Page 348 - 嵊泗年鉴2019
P. 348

岛上水库干枯,水井朝天。
                       那年大年三十,为让全家有水喝,他在这口干枯的黄泥井潭下度过整整一夜。
                       在 3 米多深、漆黑一团的井底,他借着手电筒的亮光寻找从石缝中渗出的水滴,用瓢兜
                   着,一滴滴、一瓢瓢地守候。无聊时,他抬头朝着井口看天数星星,侧耳倾听渔家闹春的鞭
                   炮声。困了,他用手拔胡子。整整一夜,刘阿华只等到了 3 桶水。
                       嵊山岛陆地面积 4.79 平方公里,全岛仅有大玉湾、后头湾、箱子岙等 5 座小型水库。
                   嵊山人“靠天吃水”,山多坡陡,小雨积不起,大雨都流光。满山找水,嵊山人吃尽苦头。
                       嵊山又是全国著名的渔业重镇,1 万多岛民,加上冬季来自全国六省一市的 10 万渔民,
                   仅靠这几座水库,几乎年年闹水荒。
                       人们挑着水桶翻山越岭,来回挑一趟要两个多小时;淘米水洗菜、洗脸水洗衣……惜水
                   如油。
                       “1988 年,一则《嵊山岛一万岛民盼水喝》的消息传遍全国。上海市政府派出‘供水 5
                   号’轮送来‘黄浦江水’。”今年 70 岁的陈兴根告诉记者。
                       “要是海水能喝,那该多好啊!”嵊山人渴望着一种神奇力量的出现。


                   海水变淡水,海岛从此告别水荒



                       走进位于小玉湾的嵊山海水淡化厂,厂房内机声隆隆,一根盆口粗的管道将 300 多米外
                   的海水引入海水淡化设备,苦涩的海水经过初滤、精滤、反渗透脱盐、后矿化等工序后变成
                   饮用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岛百姓家。
                       “现在阿拉海岛人都喝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嵊山海水淡化厂厂长周
                   金苗介绍说,这座日产 1000 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厂,是在日产 500 吨膜法海水淡化站的基础
                   上扩建而成的,目前淡化水供应量已占岛上日供水量的 70%左右。
                       “尝尝,是不是和桶装纯净水口感差不多?”副厂长孙宽宏笑着递给记者半杯淡化水。
                       孙宽宏记得,1997 年 11 月 6 日,海水淡化站建成出水那天,正在嵊泗县参加全国第九
                   次海岛市县(区)长联席会议的 12 位海岛县县长,也端着杯子,排队品尝这甘甜的“海水”。
                       海岛发展水为先。海岛县长们一致表示,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缺水之痛的主要途径
                   之一。
                       “没有嵊山项目的成功示范,也就没有我国膜法海水淡化产业的今天。”承担这个项目
                   技术研究的蓝星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杨波感叹道。20 多年来,杨波一直
                   跟踪着嵊山海水淡化的所有数据。
                       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其核心就是一张“魔力无穷”的液体分离膜。杨波说,当海
                   水通过时,膜“截住”并分流海水中的盐分、细菌、重金属等,以此获得大量的淡水。
                       今年 6 月 29 日,嵊山二期日产 2000 吨海水淡化项目试运行。“现在国产设备工艺更先
                   进,水质也更好了。”周金苗说,“产水成本从最初的每吨 12 元降到了现在每吨 3.8 元。”
                       借“一带一路”,海水淡化技术从孤岛走向世界
                       今年11月中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一张“舟山六横水务日产 10 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的照片,引人注目。
                       “这个项目的规模、自主创新程度和能耗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实现了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主持设计此项目的杨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48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