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4 - 嵊泗年鉴2019
P. 344
二 文宣队长决策排演越剧《江姐》
嵊泗县文宣队队长邵德士了解当时南京军区文工团、南京越剧团、南京京剧团已经在复
演《江姐》,于是他就与时任嵊泗守备区司令员宋德豪的妻子——姓江的大姐联系,请她出
面,写了一封给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康明才的信(康明才曾任嵊泗守备区政委兼任中共嵊
泗县委书记),请康副参谋长为嵊泗文宣队赴南京观摩学习《江姐》提供方便。一切准备工
作就绪,1977 年夏天,文宣队党支部书记于方根、队长邵德士带领导演蒋钟伟、白爱凤,
主要演员孔艺,乐队负责李佛裔等共十余人,冒着高温前往南京观摩学艺。来到南京,联系
康明才副参谋长,不巧康副参谋长离开南京到外地检查战备工作去了。后经康副参谋长联络,
将此事托付给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夏天泰(夏天泰曾任岱山守备区司令员),在夏副参谋长
的安排下,文宣队一行十余人被安排到了南京第五招待所。
在南京观摩学艺的十余天里,一行人分别观摩了歌剧、京剧、越剧《江姐》,最终确定
学习南京越剧团演出的《江姐》。南京越剧团移植并演出的《江姐》,始于 1965 年,著名越
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主演江姐,是传统功底很深厚的剧团。当时复演的
《江姐》演员已另换了人马,虽然是第二代艺人占据舞台,但老一辈的影子还在,依然是传
统越剧加歌剧的唱腔,竺派越味浓重的旋律贯穿全局始终。
根据导演、舞美、音乐曲谱、演员各自的任务侧重,进行对口强化学习。大家一边看,
一边记,回到住所地听着录音,反复讨论研究每一个细节。导演蒋钟伟作了厚厚一本笔记,
将整台戏的调度、场记一一画到本子里,做到烂熟于心。
在观摩学习中遇到的最为纠结的事,是如何把握音乐和唱腔。当时南京越剧团主演江姐
的是竺水招女儿竺小招,她音乐及音域传承其母亲竺水招的基调,在唱腔的中低区域发挥自
如,委婉细腻的韵味引得越剧粉丝们的青睐。不同的是,当时队里确定担任江姐角色的是孔
艺,她的音色清亮,音域宽广。如果把南京越剧团竺小招的唱腔让孔艺来演唱,会使她的嗓
音优势得不到正常发挥,感情、激情势必出不来。于是一致意见,唱腔必须重新设计。负责
音乐曲谱的李佛裔担当重任,他根据孔艺的嗓音的条件,对原来的江姐唱腔进行了颠覆性的
改造,把原来的 G 调调整为降 B 调,将全剧的高音升了一度半。又根据男女合演的特点,
对其它唱腔和音乐伴奏进行了重新调整,融入了浙江越剧团、上海越剧团的基调,经过多次
试唱和伴奏,达到了最为理想的效果。
三 精雕细琢的排练,激情燃烧的演出
南京观摩学习结束后,紧张的排练立即开始了。阵容以文宣队原班人员为基础,在县领
导的重视支持下,又抽调和新招收了一批演职员,人员扩大到五十余人。以蒋钟伟、白爱凤、
陈秀芳组成的导演组,根据剧情的需要和演员的情况,不断筛选演员角色,为了最大程度地
精简人员,往往一个人要充当几个角色或岗位。
为了使演员们尽快入戏,导演组织剧情讲解,反复阅读、朗读每一句台词,分析台词的
含义及其潜台词,使大家了解《江姐》的时代背景,让舞台人物在演员的头脑里活起来。因
为许多新招收的群众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队里还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进行身段、台步等基本
功的训练。为了使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导演对所有动作、台词都要自己仔细揣摩、体会,
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给演员。就这样在反复的叫停和开始、打断和继续中,整台戏不断地完善
起来。与此同时,伴奏、布景、灯光、服装、效果、道具等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打磨和排演,终于迎来了彩排。当年嵊泗只有一个东
海剧院(电影院兼剧院),为了不影响群众观看电影,彩排安排在晚上第二场电影结束十二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