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7 - 嵊泗年鉴2019
P. 347
心指导。
在《江姐》排练的这些日子里,孔艺始终沉浸在江姐的角色中。因此,无论她的唱段、
表演都掌握得比较准确。就在《江姐》带妆彩排的那晚,也许是有点紧张,未能完全投入角
色,虽然整台戏过关了,但孔艺对自己的表演不够满意。第二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重新读
有关江姐的资料,细细体会“朝天门码头、华蓥山上、地牢铁窗下”每一处剧情场景;“红
赞梅”、“绣红旗”等唱段中的每一句歌词不断在心里默唱,使自己完全地进入到角色里面,
终于在第二天公演中获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江姐》演出的日子里,孔艺一满腔激情投入其中。当年 9 月在沈家门剧院演出期间,
一天要演两场,大家都十分疲惫。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孔艺晕倒在舞台后场,送医院检查
后,体温达 39 摄氏度多。当时江姐角色未设 A、B 角,没有人可以顶替演,但后面演出的
票子早已售出。正在大家犯难时,孔艺坚决地说,演出不能停,明天我一定会上台演的。每
天她上午到医院打吊针,下午、晚上以饱满的精神上台演出,连续一周时间,天天如此,直
到完成所有演出任务。
也许是《江姐》丰富了孔艺的艺术人生,在以后的 20 多年的时间里,她始终活跃在舞
台上,在 30 余部大、中、小型现代和传统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多次获得省、市戏剧表演
大奖。
(《舟山日报》(2018 年 10 月 2 日 3 版)吴革)
海水淡化,从孤岛走向世界
海水能喝,这在 40 年前只是梦想,40 年后的今天,已美梦成真。
嵊山百年渔场,曾因严重缺水轰动全国,海岛人漫山遍野找水喝。今天,嵊山人拧开水
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而来。
从世世代代守着大海找水喝,到苦涩海水变甘泉。海水淡化,给海岛群众生活带来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1997 年 11 月 6 日,我国首座日产 500 吨淡水的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在嵊泗县嵊山岛
建成运行,一举破解海岛水荒。“向大海要淡水”拓宽了我国开发淡水资源的思路,也由此
开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浙江、广州、山东、辽宁、河北等沿海城市海水
淡化项目纷纷涌现。
2003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考察嵊泗海水淡化厂时指出:“解决海岛饮用水问
题,要找出路,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蓝星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杨波介绍,我国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已
走出国门,在菲律宾、越南、巴基斯坦、伊朗、委内瑞拉等十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成功实施,为世界人民送去了宝贵的生命之泉。
望洋兴叹,守着大海找水喝
日前,记者来到悬水小岛嵊山,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层叠错落。
沿着崎岖石径,拾阶而上,家家院院的角落,总能见到废弃的水缸、水桶,有些堆满杂
物,有些倒覆闲置,弥漫着安静而怀旧的气息。
箱子岙龙眼山头 8 号隔壁人家楼房的楼梯下,青苔斑驳的水泥板后半掩着一口方槽。今
年 76 岁的嵊山镇解放村党支部原书记刘阿华,每次路过这里总会驻足凝视。
“为吃水,以前的嵊山人苦啊!”刘阿华回忆说,嵊山常年缺水,1988 年嵊山连续干旱,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