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51

3. 小知识阶层主导的温独支组织管理问题

                      团温州支部在 1926 年 3 月下旬寄信团中央,汇报孙中山逝世周年纪
                  念会的情况,信中提及学生救国联合会在温州学界反帝浪潮高涨的情况下,
                  因主持活动的人“不行”,接任者也懦弱无能,导致温州爱国学生会事务

                  难以开展。
                      同年 4 月,中共上海区委论及温州等地党的组织工作情况时,在历数
                  中共浙江组织之领导不负责而且主观独断、宁波党组织发展党团员到 120

                  人业绩可观后,直陈温州负责人是女性,“同学才 7 人”,语气颇为轻蔑(尽
                  管也有相应的对温独支工作的肯定)。温独支在 1926 年 6 月的《工作计划》
                  中,概括地反省了过去工作中“同志太少”,且流动性很大的缺点:如谢

                  文锦在温独支成立后不久即前往外地工作,工作能力较强的郑恻尘和胡识
                  因夫妇也因事离开温州。所以温独支颇感扩大组织的必要性,以使每一个

                  小的群众组织中,都有党团员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但他们依然不肯亲力
                  亲为,而是过多地强调让“学生”到群众中去参与地方的政治活动。
                      1926 年 9 月的《温州独支工作报告》进一步反省了自身组织方面的问

                  题,一是无形中的关门主义思想:他们认为“温州同志”人数少,但“质
                  量好”,可惜胆子太小,生怕叛徒告密——这正是温独支成员认知误区导

                  致的结果:胆小的人如何能勇于参加高风险的革命活动?二是反省了自身
                  工作的不足:只能在形式上号召群众,却因为党团员太少,工作无法合理
                  分配,导致温独支不能真正地深入群众。

                      温独支自 1924 年年底成立,但因为在创业初期,创业团队成员大多
                  是“教员”或“学生”这样的小资产阶级,他们在认知等方面的局限性导
                  致组织无法及时扩大,工作难以深入群众,因而在国民党右派地攻击下,

                  组织失败就成为了必然。








                                                                                     建 党 庆 祝

                                                                                   年 100 周
 41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