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139

竹图》,都会使我思绪万千。每次到他家拜访,刘旦宅、刘师母对我都很

                  客气,而且从不收礼物。他们说,书画作品在社会交往中应当按润格收取,
                  但对自己喜爱的亲友则可免费赠送。
                      我与刘旦宅先生首次见面是在 1984 年。那年正值国务院批准温州成

                  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温州市政府为全面向国内外
                  介绍温州的各方面成就,决定出版一本题为《温州风貌》的纪念册,里面
                  就有温州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专题。

                      当时我经常在《温州日报》、温州人民广播电台、《园柳》等新闻媒
                  体和文艺刊物上,发表许多有关温州风光及曾耕西、张鹏翼、陈铁生、蔡
                  心谷、金作镐、林晓丹、王卉、马允伦、金江等书法家、画家、作家的报道。

                  于是市政府就派一位同志和我赴上海登门征集刘旦宅、方去疾、李成勋、
                  黄达聪、谢博文(谢磊明儿子)等书画名家作品,并先后得到他们的热情

                  款待。
                      笔者从小喜欢书画,刘旦宅又是
                  我们的同乡,因此我与刘先生夫妇有许

                  多共同语言。此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
                  展,温州市邮电局亟需引进程控电话,

                  遂决定派相关人员分批去日本进行技术
                  培训。我曾受命承担赴“日本驻沪领事
                  馆”办理出国签证等事宜。当时,温州

                  到上海的人员大都是乘轮船,船票很难
                  买,乘船时间需要 24 小时。乘汽车更

                  不方便,温州至金华段路况差,又经常
                  塌方,有时在车内的时间竟长达 30 多
                                                         1987 年,刘旦宅先生与笔者
                  小时。在上海办签证一般要 10 来天,
                                                            合影留念(摄于上海)
                  为减少旅途颠簸,我们都住在上海邮电
                  招待所。空闲时间,大都花在继续拜访刘旦宅等名人了。



                                                                                     记 忆
                                                                                   物 人
 129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