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10

见他黾勉尽职、关心名瘼。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名宦·谢灵运》云:“为
           永嘉守,常以德惠及民……有《行田》《种桑》《与吏民别》等诗。今有

           谢公亭、梦草堂、谢岩、谢步及康乐坊之名,皆民所不能忘者。”他还被
           宋代苏轼引为地方官楷模,苏在《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诗中云“自
           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举以称美晁太守。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卷六,有“《命学士讲书》《斋中读书》二诗,皆谢公治郡之绩。观其胸次,
           似循吏文人,固异俗吏”等文字 , 都可佐证。然谢灵运治郡如何,本文不
           多赘言,主要叙述他在温州如何完成中国诗学的重大变革,以及留给温州

           哪些诗学遗产。


               一、晋宋诗风重大转变是谢灵运在温州完成的



               谢灵运居职温州,耽放丘壑,游踪遍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
           他步出西射堂(在郡城松台山麓),起登池上楼(旧郡治后西堂),践攀
           绿嶂山(在瓯江北),策杖岭门(在平阳);绁控东山(华盖山)而瞰溟

           海,蹑足石鼓(在西郊上戍浦)而望乡关;游赤石进帆海(今梧埏一带),
           往仙岩探梅潭(梅雨潭);索幽坰郊上石室(在城东大罗山),放舟楠溪
           过白岸(永嘉白岸亭);截流孤屿(江心屿)空水澄鲜,徙倚南亭(在城
           南)远峰隐现;白石(在乐清)岩下径行田,瞿溪山(在瓯海)上听法鼓,

           履迹远及雁荡山南麓之筋竹涧和青田石门洞。登临、冥会,他创作了众多
           精彩篇章。据今所知,现存以温州为题材的作品计二十四首(已佚《白云
           曲》《春草吟》不计在内),其中山水之咏二十一首,差不多占其全部山

           水作品的一半。其中如《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嶂山》《登池上楼》等诗,
           都是千百年传诵不废的名章胜咏。
               灵运居郡斋写的《斋中读书》说:“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

           归山川,心迹双寂寞。”政治上遭排斥,转而放情山水以宣郁惋,他也因
           此逗引诗情勃发的创作契机。永嘉的奇山秀水又为他提供了创作题材。所
           谓“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详后文),用自然清新的山水诗取代枯燥




           02
           0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