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8 - 教育志(一)
P. 278
续表
资料来源:1996年前的数据来自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各相关年份统计报表,1996年后的数据来自各相
关年份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一)清末 时期
浙江各厅、州、县小学堂的经费大多采取“就地筹款”办法解决。按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颁发的《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规定,“各属应就辖境内划分学区,学校经费均由本校、本
镇、本区自筹”。宣统三年(1911年),学部又颁发《奏订地方学务章程施行细则折》,明确规定
了府、厅、州、县及城镇乡各自举办不同学堂的职能。县政府筹款兴学的职能主要限于县城,
遂使“都会城镇,设立初等小学堂者尚多;乡僻之区,学堂盖寡,即小学简易科亦复寥寥”。各
府中学堂则经费来源不一,有以原书院转入之款产收入为主,有以公款提充为主,也有以官款
拨给为主。光绪二十三年春,山阴县乡绅徐树兰个人捐银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并筹得公款作
经常费,光绪三十二年改为绍兴府中学堂后,以府属公款为经费来源。宣统元年,全省11所
府中学堂一律改为省立,经费概由省库支给。
表76-5-1-9 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省中小学堂岁入经费统计
资料来源:据宣统元年浙江省学务公所《第一次浙江教育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