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教育志(一)
P. 335
一、初、中等学校图书资料配备
(一)清末、民国时期
清末时期,浙江省各府、州、县中学堂均设有图书馆(室、楼、斋)。其中由书院改建的学
堂,因旧有藏书传统,图书馆基础尤好。新办学堂也都注重图书馆建设。绍郡中西学堂(后为
绍兴府中学堂,民国时期为省立第五中学)是浙江省最早的国人自办中学堂,建校初即通过捐
资、赠书等途径筹设“养新书藏”(即学校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年),全省学堂资产中,图
书、标本的资产值约为51.95万元(当时币值),占全部学堂资产总值的8.2%。
民国时期,浙江省各中等学校(包括私立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也均普遍建有
图书馆(室),至民国25年(1936年),全省已建有普通中学图书馆82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师范
学校图书馆(室)47所。所藏图书资料也渐臻充实,除线装书、善本及特藏珍本书外,新版中
外文书籍,期刊、报纸合订本以及音像、缩微资料等资料品类与藏量也日渐丰厚。民国25年,
全省中等学校图书馆(室)中,已有22所藏书量达到1万册以上。其中省立第一中学、第二中
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七中学、第十中学的馆藏图书分别为3.6万册、1.5万册、2万册、
1.4万册、2.41万册、2.25万册。杭州私立蕙兰中学和宗文中学、宁波私立效实中学、湘湖乡
村师范学校和金华实验农业学校的馆藏图书也分别达到1万册、1.8万册、1.2万册、1.4万
册、1.2万册。抗日战争期间,省内各中等学校拥有的图书资料普遍遭受重大损失。金华实
验农业学校的图书“损失殆尽”,杭州私立宗文中学“损失一半”,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则“损失
1/3,约0.4万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等学校图书馆建设有所恢复并略有发展。至民国37
年底,全省中等学校图书馆共134所,其中国立学校图书馆3所,省立学校图书馆23所,市立
学校图书馆1所,县立学校图书馆71所,私立学校图书馆36所。馆藏图书也渐次有所恢复
并略有增加,其中杭州私立蕙兰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杭州私立宗文中学的馆藏图书分别
为1.36万册、1.46万册、2万册,省立嘉兴中学、湖州中学各有藏书2万册,定海私立舟山初
级中学、省立台州中学、省立丽水中学各有藏书1万册,省立衢州中学有藏书0.4万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全省中等学校的图书资料拥有量仍集中于国立和省立中等学校以及
少数规模较大的市、县立中学和私立中学。1950年上半年,杭州高级中学等12所省立中学
图书馆藏书共21.12万册(平均每校1.76万册),其中新购、新赠图书1.26万册;高级水产职
业学校等9所国立、省立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藏书2.09万册(平均每校0.23万册),其中新
购、新赠图书0.22万册;杭州师范学校等9所省立中等师范学校图书馆藏书2.76万册(平均
每校0.31万册),其中新购、新赠图书0.34万册。但其余的一般初、中等学校的图书资料则
依然普遍缺乏,青少年读物很少,专业参考书更少。1950年5月,省教育厅对公立中等学校
发出充实图书仪器设备的指示:前一学期学杂费结余的数目除已经批准作别种开支之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