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教育志(一)
P. 340
二、高等学校图书资料配备
(一)清末、民国时期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的求是书院,为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院内设有藏书
楼,所藏书籍可供学生借阅,并指定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船山的《黄书》及严复翻译的赫
胥黎《天演论》等著作为学生必读之典籍。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济医学堂、药学堂和私立之
江学堂等也均设有图书馆。
民国19年(1930年),浙江大学工学院成立图书委员会,以审定购书计划和预算及制订
借书规则等事项为其职责。民国29年,浙江大学图书委员会(后改为图书仪器委员会)亦告
成立,成为统一研究和决定全校图书仪器设备方面重大问题的职能机构。民国26年前,浙江
境内已立案的4所高等学校,其图书配备情况大致如表76-6-2-5所示。
表76-6-2-5 民国26年(1937年)前浙江省4所立案高等学校的图书配备情况
资料来源:据民国《第一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丁编、《第二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第十四编。
抗日战争期间,各校历经搬迁,图书毁损严重。其中国立浙江大学损失图书3.19万册、
期刊0.35万卷,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馆藏图书仅存0.74万册(其中艺术类图书757册),省立
医学专科学校馆藏图书也仅存0.08万册,私立之江大学图书馆之藏书则仅余0.64万册(其
中外文图书0.35万册)。民国35年(1946年)各校回迁杭州后,每年均有较多图书添置,馆藏
量得以恢复并有所增加。其中国立浙江大学于民国36年(1947年)购入湖南张叔平所藏的
嘉业堂明刊本及通行本2.4万册,尤为“特藏”珍本;孙诒让长子、浙江通志馆总纂孙延钊也将
玉海楼藏书10万册交由浙江大学收藏,学校从中选出善本0.27万册存放于中文研究所,其
余分存于学校书库和浙江省图书馆。至1949年上半年,国立浙江大学图书馆藏书已增至11
万册,期刊也达0.16万种,存有合订本1万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图书馆藏书也增至万册以
上,其中包括《万有文库》《丛书集成》0.4万册。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已改为省立医学院)的馆
藏图书已增至0.4万册(其中医学类图书568种0.09万册),并有医药杂志164种0.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