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9 - 《鹿城区志》
P. 1259

. 1140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十二 民  俗      . 1141 .




            双槌敲打小锣与单皮鼓,故又名“双槌”。到人家                             饰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操胡琴、琵琶、笛、                                              并有对联、图案以及珠球、灯围、飘带等装饰。造
            门口一般先唱吉祥赞词,然后唱陈十四除妖灭魔                              笙、鼓等乐器,演唱《琴挑》、《惊梦》、《断桥》                                               型华丽,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事。妇女们则在佛像前燃香,祈求平安。现城                              等昆曲及滩簧等调。旧时,在节日期间或婚育寿庆、
            乡偶尔尚能见到。                                           新店开张、新屋落成等喜庆仪式中,喜请弹词班                                                     ն๨੃֧ḤḤ
                                                               来家演唱,故又叫“出客班”。中华人民共和国                                                     俗称“虾蛄弹龙”。南塘街大龙最为著名。清
                ֐ܝՍḤḤ                                          成立后逐渐消失。                                                              时已有此灯,因龙头方广高大,城门通不过,乃游
                亦叫“坐唱”。清咸丰年间城内颇流行。由                                                                                                  到城边为止。其龙头(含部分龙身)长 13 米,头
            爱好戏曲的文人组成业余弹词班,一班 7 人,分                                                                                                  巨充庭,高昂似船。龙口上颚宽 3.5 米,上下颚之
                                                                                                                                     间高 9 米。龙身、龙尾上绘有鳞甲图纹、彩云、花
                                                                                                                                     卉等图案。需 40 多个壮汉扛着缓缓行进。每到元宵,
                                                 第三节节民间灯彩
                                                                                                                                     南塘街上人人争演大头龙灯。                                         虾蛄弹龙(2003 年)                                   宏   图 /


                ᇰප֧ḤḤ                                             ֖੃֧ḤḤ
                每逢元宵,城内不少人家,以竹丝扎灯,挂在                              仰义乡盛行此灯。龙头、龙尾用纸扎,中为龙
                                                                                                                                                                      第四节节民间歌舞及游戏
            门口,把“太平花”、“迎春花”之类花名,粘在                             身,用木板联成。龙头装饰,仿渔船结构,造型独
            灯上,别具风味。                                           特。龙头硕大无比,以两盏小灯笼为龙眼,往下延
                                                               伸为船形,上有楼台亭阁,船的周围贴满各种图案。                                                   民间歌舞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祭神歌舞出现。                         庆场合中。
                ሼઔ֧ḤḤ                                          龙尾为小舢板结构。玩灯时要八九个大汉扛着龙头                                                每逢元宵节,城内各种歌舞十分活跃,如布龙舞、                                民间游戏博弈也很丰富,如放风筝、“骑马”、
                一种供观赏的花灯,中置一轮,上贴纸剪人马                           在前奔跑,18 个大汉扛着龙身随后,龙尾则远离龙                                              狮舞、马灯舞以及旱船、高跷等。至今大部分仍在                            跳绳、滚铁环、掷沙袋、“丢三瞒”、刀鹰拖鸡儿、
            等像,轮下燃灯,热气上升,引起空气交流,纸像                             身,时出时没,别有风趣。                                                          传承,其中以双屿镇屿头村竹马灯最负盛名。他们                            抢石子,弹槐豆子、摸桩儿、造屋宕、捺背、解绷
            便随轮旋转。                                                                                                                   不仅能走各种队形,而且穿插戏曲表演,如演出《昭                           绳等。其中以放风筝最为流行。民间有“二月天宜
                                                                  ᇨܝ֧ḤḤ                                                              君出塞》,扮昭君的唱,众人和;众将士手执马鞭,                           放纸鸢”之谚。风筝多模仿各种禽鸟鱼虫形状,用
                ֫ϰ੃֧                                              亦称“珠囤”。明代《岐海琐谈》已有记载,                                               策马前行,舞姿动人。                                        竹纸做成。最有特色的是文字鹞,如福字鹞、虎字
                现杨府庙等处尚保留此灯。龙的全身用樟木等                           今黎明街道蒲州村仍保留清康熙年间的珠灯。灯由                                                    民间音乐蕴藏丰富。宋时,民歌已很流行,除                          鹞等,曾在全国风筝比赛中获奖。昔日成人中还有
            贵重木材精心雕刻而成。共 24 节,在龙头、龙尾                           近 70 盏形式各异的大小珠灯组成,灯呈六面体。                                              说唱音乐外,还有山歌、田歌、劳动号子以及民器                            掷升官图、对家摊、接龙儿、掷骰子等;儿童喜擂
            和每节灯档上,雕上楼台亭阁和戏曲人物,如《牛                             其珠为烧制的彩色瓷珠。灯高 4 米余,400 余公斤,                                           乐曲、民间小调等。一些专司吹打兼司礼仪的民间                            铜钱儿、跳橡皮筋、猜麦麦(槐豆子)等。后来,
            郎织女》、《白蛇传》、《八仙过海》等。每节之上,                                                                                                 吹打班、唱曲班,至今还活跃在民间红白喜事与节                            跳棋、陆军棋、象棋、围棋渐受群众喜欢。近年来,
                                                                                                  蒲州珠灯
            装有灯笼,入夜灯亮,巡游于街路村落,整个龙灯,
            富丽堂皇。

                                                                                                                                                                         ֻ௾ᅣᅣࢌၞ༝෌



                                                                                                                                                                         第一节节集市节贸易




                                                                                                                                         ၀൧൧Ḥ
                                                                                                                                         宋时,沿江的永宁巷口就是有名的夜市点,大                              ࠊ঴քḤḤ
                                                                                                                                     街买卖延至深夜。夜市一般设于繁华街道或交通方                                旧时货郎肩挑货物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
                                                                                                                                     便处,主要经营饮食和日用品。如 20 世纪 80 年代                       叫卖针、线、纽扣、头梳、发夹、火柴及煤油等小
                                                                                                                                     五马街口、龟湖路的路边大排档小吃;90 年代雪山                          商品,也有以物换物,用鸡蛋等换取零星日用品。
                凳板龙雕刻造型                                         孙博浩 /
                                                                                                                                     路和学院路小商品市场;21 世纪初,人民路、五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改用板车推销零星日
                                                                                                                                                                         显
                                                                                                                                     街及下吕浦温迪路的周边地段,都形成一定程度的
                                                                                                      青
                                                                                                                                     夜间集市。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