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6 - 《鹿城区志》
P. 1256

. 1136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十二 民  俗       . 1137 .




 神有缺陷。猪口舌改叫“猪口赚(音近)”,因“舌”  上列诸多禁忌,今已逐渐淡化。  名望祖先的画像或塑像,有的两厢壁上画有祖先  谱”仪式。“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族谱被烧毁,
 与“蚀”字谐音。     建功创业事迹的图像,堂内供有宗谱。每逢年节,                            改革开放后,许多地方又重新修谱。
              由族人共同祀祭。村族若受外姓欺侮或遇诉讼事
              件,则合族相帮,甚至发生和异姓械斗。土地改                                 ࠳ܶ᧹ḤḤ
              革时,祠堂曾分给贫雇农居住或作粮库之用。“文                                每逢清明、冬至两节,成年男丁要赴宗祠祭祖。
 ֻ໴ᅣᅣഠ߶༝෌     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祠堂被毁。1979 年后,不                          行祭时,由族长主祭,祭毕宴享宗亲,叫“享馂”。

              少地方又重建或修建祠堂。                                      民国以来,允许妇女和未成年者也可参加吃“祠堂
                                                                酒”。清明扫墓,历代相传,不分贫富。有些大家
 第一节节交节际
                  ྩܶ௶ḤḤ                                         族可联合数村几百人,鼓乐喧天,进行祭墓。20 世
                  又称“造谱、续谱、完谱、圆谱”。一般每隔                          纪 70 年代以来,祭祀活动渐淡,一般每年到祠堂
 鹿城人历来热情好客,崇尚礼仪,乐于施善行  饭糍(即糯米炊饭),七夕送巧食,名为“送巧”。  二十或三十年重修一次,修谱前先调查此期内存殁  里聚宴一次,依到席人数分摊费用,晚上看戏或电
 义,助人为乐。凡客人上门,即请坐、泡茶、烧点心,  旧时有同辈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异姓男女,  及生育人名及其出生年月日。宗谱内容涉及宗族源  影。今不少宗祠仍保留祭祀活动。
 并留宿。临别相送至门口。亲友远行,有设宴饯行,  联盟结拜为“盟兄弟”、“盟姐妹”,以出生年月  流、世系、行第、婚配、生卒年月、族规、祠约等。
 或送路菜(水果、糕饼、干海味等);亲友归来,  排行。订盟后情同手足,遇事相助;每年一次聚宴,  校对无误后,刻版印刷或正楷缮写,分成几十册,
 亦随带物品回赠。邻里和睦相处。民间常言“远亲  轮流做东。  存祠堂或分发各房保管,谱牒编纂完成,须举行“拜
 不如亲邻,近邻不如对门”。在郊区,逢年过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的仍旧俗,有的将
 互相馈赠,红白喜事,相互照应。一家来客,争送  礼品改为名酒、名烟等,也有的以钱代物。互送鲜
                                                   第四节节民间组织
 点心。邻里有难处,互相帮忙。每逢岁时,亲友间  花,已成为一种新风尚,如朋友生日赠花,探望病
 颇重互相送礼。端午节送粽子,中秋送粉干或鸭,  人送花,岁时、节日送花等,故鲜花市场需求大增,
 腊月送年糕,并杂以他物。有些地方则增加冬至送  今纱帽河已成为鲜花一条街。  ߶ܶܶḤḤ
                  城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组织。清代以来,城                              ಈḤḤฆḤḤ
              区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相继出现许多 “会馆”。                              温州人自古以来习武练拳,而收徒习武必立拳
              有按地区成立的同乡会馆,亦称“同乡会”,多为                            坛。坛主大都由当地精通武艺的拳师或特邀外籍拳
 第二节节乡规民约
              外地工商行帮机构。他们除保护同乡商业利益外,                            教头担任,有绝对权威,徒弟必须唯命是从。旧时,
              亦帮助乡人解决膳宿困难,提供咨询服务等;还创                            多数拳坛注重武德,告诫徒弟习武目的在于健身,
 在近郊乡镇中,为了维护社会生产秩序,制定  郑重发誓。严者在神前杀鸡起誓。民间每逢难决之  办学校供同乡子弟入学,如福建会馆、四明会馆等。  不得在外滋事生非,欺压群众。亦有沦为帮派者,
 各种乡规民约,以乡(镇)、村或氏族出面,或张  事、难分之物,常用“抓阄” 俗称“摸文”方法定夺。  也有按行业成立的同业公所,亦称“同业公会”、“友  同门师兄弟有事,不论是非曲直,均须挺身相护,
 榜公布,或勒石为碑,大多针对护林、护瓜果庄稼、  一种是在纸上做记号,搓成小纸团,放在器皿中,每  谊会”。主要以同行间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商议  常导致拳坛之间发生纠纷,以致斗殴。今各地仍有
 护鱼禽家畜,以及制止赌博、占田盖房、买卖婚姻、  人抽取其一,另一种是用长短不一的竹签或草秆,前  劳资争议问题,谋求同业利益为宗旨,如清道光年  公开的拳坛,而场地不局限于室内,公园、广场也
 封建迷信、不遵守社会公德等,起着民法的作用。  头并列齐整,后尾遮盖,使人各抽一支,以长短来  间的南北货同业公会、1930 年成立的瓯江茶业公会  成为人们练拳的一大场地。
 凡人们因事发生争端,无法辩清真假,或碰到  做决定,称为“抽签”,俗称“拔长头”,抽了之后,  等。会馆经费来源于产业收入、会费和捐助。一般
 被诬时,常以“谶愿(温州方言,诅咒之意)”赌  就不得反悔。  设有董事会,正副会长,有组织章程、会规、会所,            ၬ੃߶ḤḤ
 咒来表白自己,当场对天立誓或同赴寺庙,向神明  有的还有会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                     又称“水龙会”,俗称“救火会”。旧时,境
              革开放以来,多称为“商会”或“行业协会”。温                            内有多支水龙队,这种群众自发性的防火组织,城
              州人敢为天下先,足迹遍及国内外,在上海、杭州、                           内以庙宇或街巷为单位,乡镇以村为单位,置有水
 第三节节宗节族
              台北、香港以及欧美等国内外大中城市,普遍设有                            龙、水桶、水枪等消防工具,水龙称“太平龙”,
              同乡商会。经过改革,今天的商会除联络同乡情谊,                           水桶叫“太平桶”。水乡还备有水龙船,俗叫“水
 同姓聚居一起,同一祖宗,同一家谱,为宗族。  ሷܶᨂḤḤḤ  协谋公共利益外,还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          龙众”。一旦发生火灾,值班人员鸣锣击鼓,全城
 族下分房(如大房、二房等),都由族里辈份最大、  宗祠是同族子孙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俗称  共同研究发展两地经济,如招商引资、投资办厂等,  40 多个水龙会从四处赶来救火。其经费由街巷、村
 年高德重的长者主持族内事务。同房内如田业、房  “祠堂”。绝大部分村落都有祠堂,大多有众田、  关心和支持故乡、异乡和祖国建设,为经济建设发  或众产、富户出资,购置产业生息, 以供购办器具
 产、分家、继承及发生纠纷等,要族长出面调解,  众房等不动产。众田、众产收入,或用于资助族内  展贡献力量。今境内也成立诸如鞋革、服装、灯具、  及维修之需。今区内有公安消防组织,并配备现代
 立据画押有效。  贫者,或用于宗族活动。宗祠正厅供奉本宗族最有  打火机等协会和商会,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服务。       化消防设备,许多村也有消防队,昔日的水龙会今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