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3 - 《鹿城区志》
P. 1263

. 1144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十二 民  俗      . 1145 .








                                                   第一节节耕节作                                                                                                                 第三节节渔节猎




                षဖ૊ḤḤ                                          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抬庙神,出巡田间,称                                                    ֟โအ჈ḤḤ                                        摇橹。船身约长 3.5 米,载重量为 1 至 2 吨,常为
                第一天插秧称“开秧门”。农家要办酒席,招                           为“做稻福”,俗信能驱虫邪祛稻瘟。中华人民共                                                    水源充足的靠山水田,历来有养田鱼的习俗。                          大帆船围、拖、钩张等作业的副船,或作替脚渡船,
            待前来帮忙的亲友和雇工。在田头祭拜天地,祭品                             和国成立后此俗消失。                                                            田鱼形似鲤鱼,有橘红、灰黑等色。鱼肉肥嫩,骨                            称“通脚船”。
            中有 20 个米桃,置果盘中叠成山形,取“积谷如山”                                                                                               刺少,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烹外,还可熏成“田
            之意。随后绕秧田一圈,拔一把秧回家摔在门墙上,                               ౰჏Ḥ჏ḤḤ                                                             鱼干”备食。
            意为谷神进门,预示一年丰收好兆头。中华人民共                                旧时每逢久旱,有求雨习俗。明嘉靖二十三
            和国成立后,此俗渐消失。                                       年(1544),插田时逢大旱,乡民将郡城内外各庙                                                  ೑ຩѽ჈ḤḤ
                                                               六十尊神像抬到府前,以东瓯王为首,依次排至小                                                    丝网用苎麻或尼龙丝线织成,垂帘式,上有浮
                ۶ࢶโḤḤ                                          南门,翌日归庙。有些地方几村联合抬佛像,举旗牌,                                              标,下有锡坠。网孔呈菱形,一厘米见方,俗称“丝
                旧时立春日举行藉田仪式。官员在水田中扶牛                           捧水瓶赶往苍山龙潭求雨,几十老人夜跪潭边,哭求                                               棱”。通常在溪江水流平缓处布网,捕捉小游鱼。
            作耕地式,表示新耕祈谷,劝农勤作。预先邀请老农,                           皇天早赐甘霖;也有请师公叠九台求雨。中华人民共                                               有的采用七八张丝棱网来捕鱼;也有将大丝棱网布
            灌以酒醉,授六种秧苗,任其挑选,俗信按选中的                             和国成立后此俗仍偶有出现。                                                         撒深水中,捕获大鱼。
            秧苗插播,年成必定丰收。此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瓯江小舢板(1990 年)                              孙守庄 /
            立后消失。                                                 ტ඄ᇕḤḤ                                                                  յ့ᇬḤḤ
                                                                  亦叫“秧番薯头”。清明前后做好薯圃,把                                                    山庄附近,过去常有野猪出没,糟蹋农作物,                              ܄௤ԯḤḤ
                ቓ֟ڞḤḤ                                          上年储藏的薯种取出培养藤苗。取种与育圃时,                                                 村民组织打猪队,伏于野猪常出没处,以火铣装铁                                亦称“水上人家”,以捕鱼为业,在船上生活,
                农历六月稻拔节或出穗头时,农家合资备祭礼,                          不许小孩讨番薯吃,因“吃”与“鼠”谐音,忌                                                 弹子,击其要害(猪鼻)。捕获后,先射中者得两                            多为一船一户,也有两船一户。相传清时来自福建。
            摆香烛,将小黄旗插在田头,请道士画符念咒,祀                             老鼠吃掉薯种。                                                               份肉,剩下分给其余猎人和在场者。野猪脚作药,                            多在内河或江中撒网捕鱼,以换取粮油物品。旧时,
                                                                                                                                     作四股,分给有关人。有些地方猎前设祭坛,请道                            城内河道交错,两岸民居毗连,敲梆船无法撒网捕
                                                                                                                                     士祭祖师爷。                                            鱼,便敲梆乞讨。每逢春节,船泊东门港,公在船,
                                                                                                                                                                                       婆背孩子上岸,乞年糕讨彩头。元宵时,则在船头
                                                   第二节节畜节养
                                                                                                                                         ᲬϰԯḤḤ                                         摆祭品,祈祷神灵保佑新年安吉丰收。中华人民共
                                                                                                                                         又名“三板”,亦称“小钓船”,是最早使用                          和国成立后绝迹。
                အ჏Ḥ୤ḤḤ                                         方法,即租牛户以干活来抵偿租金。                                                      的小渔船,可在近海打鱼捕虾。有尖头和平头两种,
                耕牛为农家之宝,大户人家养牛,贫困农民租
            牛耕作。母牛怀胎不许抽打,临产时轮流照料。生                                အᇬᇬḤḤ
            犊后,牛栏贴红纸,上书“大吉”;农忙时常用卵                                饲养母猪户在小猪出生第三天,向亲友邻里分
                                                                                                                                                                           第四节节匠节作
            酒、糯米饭和黄豆喂牛;养牛户多不吃牛肉,老牛                             送“猪儿锭”(馍糍捏成“银锭”),以示庆贺,
            宁卖不杀。耕牛有自养、代养两种形式。田活不多                             并给母猪喂以鸡蛋、索面等。小猪出售要选好日子,
            时,有些平原养牛户由山民代养耕牛,结成“牛亲                             请预订者吃“捉猪饭”;同村人买小猪多不过秤,                                                    ଡᇬࢄḤḤ                                         则请木匠用“鲁班法”解除。
            家”。次年春耕前,牛回主家耕地。一年付给山民                             看中就抱回家,忌说轻重,只讲吉利话;猪市捉猪,                                                   木匠分大木、方木、圆木三类。大木匠以造房
            工钱三至四袋谷(一袋 25 公斤);贫民租牛耕田,                          过秤时,秤杆高翘,多不还价。                                                        为主;方木匠主要做床、桌、柜等家具和犁、耙等                                ҊភډḤḤ
            每亩牛租 15 至 25 公斤谷子;也有采取“租牛还工”                                                                                             农具;圆木匠专做脚盆、水桶、锅盖等圆形器具。                                有上门做活和开店加工两种。旧时裁缝以前者
                                                                                                                                     拜师学艺一般为 3 年。逢年过节须给老师送礼。出                          居多。如做婚嫁衣服,老师带徒弟去两人或四人,
                                                                                                                                     师时要摆出师酒致谢。老师会送一套木匠工具给徒                            寓双全之意。按惯例,先做“长”的活,如长袍、
                                                                                                                                     弟。木匠造好房子或做好嫁妆家具等,主人要请酒                            布帐等,以兆百年好合。第一根线要缝出头,喻前
                                                                                                                                     送红包。如遇居住或使用后运气不佳,夫妻不和,                            途无量。完工后,主人会当日付足工资,并请吃出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