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8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368

洞头       县志                                                                                                                                                                                            第一编 建制区划

             DONGTOU XIANZHI                                                                                                                                                                                            第一章    建制沿革

                  产量达 3916.5 吨 , 也创历史最高纪录 。 由于近 畅 , 效益不佳 , 影响养民积极性 , 故次年牡蛎养殖
                  几年来海涂围垦发展 ,蛏养殖范围缩小 , 故 就急剧下降 。 2001 年 , 牡蛎养殖面积为 1132 亩 ,
                                        %
                  2005 年始有洞头县养民走出去拓展养殖领域 , 到 产量 1995 吨 。 2003 年后 , 牡蛎便停养了 。
                  辽宁省承包租赁海涂养殖 %蛏 。                                    【 蛤 】   包括青蛤 、 文蛤 、 杂色蛤 、 彩虹明缨蛤
                      【 泥蚶 】   清代即有养殖 。 1991 — 1992 年 , 虾 ( 海瓜子 ) 等 。 养殖蛤要求滩涂的含砂量要高些 。
                  塘内混养泥蚶列为全国和浙江省虾塘综合利用 1990 年始引进青蛤养殖 , 1991 年养蛤 21 亩 , 产

                  和虾塘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的子项目 。 1997 量 26 吨 。 1992 年又引进文蛤养殖 ; 1996 年引进
                  年 , 育出泥蚶苗种 8000 万粒 , 泥蚶育苗取得重大 彩虹明缨蛤 ( 海瓜子 ) 养殖 。 1997 年 , 全县养蛤
                  突破 , 育苗量跃居全国之首 , 从而保证了泥蚶人 315 亩 , 产量 146.8 吨 ; 其中彩虹明缨蛤养殖 63

                  工养殖的稳定发展 。 1991 — 2005 年间 , 洞头县泥 亩 。 2000 年 , 全县共养蛤 1037 亩 , 产量 353.15
                  蚶养殖面积最多的是 1991 年 , 为 1048 亩 , 创历史 吨 。 2001 年 , 全县养蛤 1045 亩 , 产量 533.9 吨 ,
                  最高纪录 ; 养殖最少的是 1992 年仅 120 亩 ; 平均 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此后养蛤锐减 。 2003 年又
                  每年养殖 476.6 亩 。 2005 年养殖泥蚶 311 亩 , 产 引进硬壳蛤 ( 美洲帘蛤 ) 养殖 。 2005 年 , 全县养蛤
                  量 414 吨 ; 泥蚶育苗 900 万粒 。                         148 亩 , 产量 64 吨 。
                      【 紫贻贝 】   1991 年前引进人工养殖已获得

                  成功并推广 。 主要在东沙港区养殖 , 也有养民到                           三 、 虾类
                  平阳县南麂海区养殖 。 1991 年 , 养殖 362 亩 , 产
                  量 150 吨 。 此后 , 贻贝养殖面积始终保持在 500                      【 对虾 】   1978 年始引进对虾人工养殖 。
                  亩之内 , 产量却因年成关系变动较大 。 2005 年 , 1991 年前 , 对虾养殖已颇具规模 , 育苗与养殖技

                  全县紫贻贝养殖面积 75 亩 , 产量 73 吨 。                      术日趋成熟 。 1991 年又引进世界银行贷款 95 万
                      【 泥螺 】   泥螺喜长在低潮位 、 底栖硅藻多的 美元和国内配套资金 485.4 万元 , 对虾塘进行改
                  滩涂上 。 洞头县潮间带滩涂有野生泥螺自然分 造及添置配套设施 。 是年 , 养虾面积达 2600 亩 ,
                  布 , 采捕期在春末夏初 。 1992 年始人工养殖泥 创历史最高纪录 。 1992 年 , 全县养殖的对虾产量
                  螺 。 1994 年 , 泥螺养殖迅猛发展 , 是年养殖面积 为 440 吨 , 平均亩产 383.4 斤 , 均创历史最高纪
                  达 267 亩 , 产量 239 吨 。 至 1997 年 , 泥螺养殖达 录 。 1992 年 , 县水产科研所李昌达等人引进日本

                  到鼎盛时期 , 全县共养殖泥螺 5887 亩 , 产量 对虾在南塘虾塘试养 , 获得成功 。 次年 , 日本对
                  354.9 吨 , 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此后 , 泥螺养殖面 虾养殖面积 30 余亩 , 总产量 5000 余斤 。 1993
                  积与产量锐减 , 至 2000 年仅养殖 140 亩 , 产量 年 , 暴发全国性虾病 , 致使对虾养殖严重受挫 , 产
                  8.3 吨 。 此后又有所回升 。 2001 — 2005 年 , 平均 量急剧下降 。 是年 , 放养对虾 2595 亩 , 总产对虾

                  每年养殖 597.2 亩 , 产量 43.42 吨 。 2005 年 , 全 仅 85 吨 , 为上年的 1 / 5 弱 ; 平均亩产为 65.51 斤 ,
                  县泥螺养殖 583 亩 , 产量 47.5 吨 。                       为上年的 1 / 6 强 。 1994 年 , 遭受第 17 号强台风
                      【 牡蛎 】   洞头县各岛屿礁岩上都有野生牡 袭击 , 虾塘堤坝多处被冲垮 , 养殖之对虾几乎全
                  蛎生长 , 居民 ( 尤其是妇女 ) 常去采挖回来做菜或 部逃逸 。 是年 , 养殖的对虾每亩平均产量仅 25
                  作为面食佐料 。 1996 年始 , 洞头县引进太平洋牡 斤 , 为放养对虾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 。 1995 年 ,
                  蛎进行养殖 , 当年养殖 39 亩 , 产量 1340 吨 。 主要 对虾养殖仍处于低迷状态 。 1996 年始 , 对虾养殖

                  是在港湾挂养 , 也有在虾塘挂养 。 此后 , 牡蛎养 明显回升 , 1997 年放养对虾 1205 亩 , 总产对虾
                  殖快速发展 , 至 2000 年 , 养殖面积达 4376 亩 , 产 167.7 吨 , 平均亩产 278.2 斤 。 此后 , 对虾养殖面
                  量 2182.5 吨 , 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但因销路不 积又明显下降 , 2000 — 2005 年 , 对虾养殖面积每


                                                                2
                                                               8
                                                              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