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75
75
即为逃人,例有严禁。逃人所至之地,兵民人等不行觉察,擅自容留者,罪并及
之。按匿逃情弊,大约不外两端。凡在逃之人,意气言词必多巧饰。尔等或受其
欺罔,不辨为逃人而率意容留者有之。或利其财物,明知为逃人而通同隐匿者有
之。夫主仆之间,乃大义所在,逃人背主蔑义窝逃者,党不义而藐王章,逃者恃
匿者以为之薮也,法安得恕。如顺治五年之例,窝逃者问拟大辟,并籍其家邻佑
十家等皆徙边远。康熙十五年定例,凡窝逃之正犯流徙尚阳堡,两邻十家长罪止
杖徙。此皆我皇帝矜惜愚民罪疑惟轻,故改从宽典也。又屡年恩诏,将逃人事件
概行赦免。国家施法外之仁,宽督捕之罚,无非欲尔兵民革薄从忠,迁善改过。
使蓬门筚户出入优游,共享太平无事之福尔。兵民等其仰体圣祖诰诫之慈怀与朕
谆谕之至意,谨身率教,循理奉公。不交游手无藉之徒,不为行险侥幸之事。毋
徇私情而干国宪,毋贪微利而忘身家。如此则井里晏然,四邻安堵,胥吏不扰,
鸡犬无惊,而国家刑期无刑之化亦可以观厥成矣。倘因法网既宽,复蹈故辙,营
私受贿,藏恶养奸,则自取其辜,何能曲宥,况夫逃窜之人,性既冥顽,又无生
理。所行种种不端,大而盗贼,小而赌博,一经发觉,皆犯科条,容留之家又安
能脱然事外,不罹罪谴耶?周易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晏子曰:君子居必择
邻,所以避患也。可知奸猾浮荡之流,皆足为善良之累。朕愿尔等父诫其子,兄
诫其弟,队长诫其行伍,乡约诫其比闾。只奉训词,各远非义。则地方宁谧,俗
厚风淳,又何患株连之偶及哉?
完钱粮以省催科 第十四条
自昔画野分州,任土作贡,而赋税以兴。凡国之五礼百度输出用入皆赖焉。
此君所必需于民,下所宜供于上,古今通义,未之或改。且以制官禄,所以治我
民,以给兵饷,所以卫我民,以备荒歉,所以养我民,取诸天下,还为天下用之。
人主之仓廪府库,岂厉民而以自养耶?我朝自定鼎以来,赋额悉准经制,且横征
私派一切革除,未尝丝毫多取于民。溯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豢养斯民六十余年,
时以闾阎丰裕为念,所蠲免钱粮,何止百千万亿?遐迩之沾被固已沦肌浃髓矣。
夫缓征薄敛加惠元元,君之德也。以下奉上,先公后私,民之职也。属在兵民宜
喻此意,勿惰而嬉荒其本业,勿奢而费耗其赀财,勿逡巡观望,冀邀赐复之殊恩。
勿转委输,将致被豪猾之中饱。依限而纳,毋待追呼。然后以其所余,养父兄,
毕婚嫁,给朝夕,供伏腊,县庭有卧治之官,村巷无夜呼之吏,俯仰无累,妻孥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