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雍正开化县志(点校本)
P. 74
74
自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太平之象与国俱长。庶不虚朕殷殷期勖之至意矣。夫
好善则闾阎子弟可致尊荣,苟不善则公卿子弟流为卑贱。义方之教,切磋之功,
可不豫严于蒙穉之年乎?尔兵民其敬听之,毋忽。
息诬告以全善良 第十二条
国家之立法所以惩不善而儆无良,岂反为奸民开讦告之路而令善良受倾陷之
害哉?夫人必有切肤之冤,非可以理遣情恕者。于是鸣于官以求申理,此告之所
由来也。乃有奸宄不法之徒,好事舞文,阴谋肆毒,或捏虚以成实,或借径以生
波,或设计以报宿嫌,或移祸以卸己罪。颠倒是非,混淆曲直,往往饰沉冤负痛
之词,逞射影捕风之术。更有教唆词讼者,以刀笔为生涯,视狱讼为儿戏,深文
以冀其巧中,构衅而图其重酬。乡里畏之,名曰讼师,因而朋比协谋,党恶互证。
有司或一时受蔽,致使善良之辈不能自白,桁杨在前,箠楚在后。锻炼之下,何
求不得。纵至事明冤雪,而拖累困苦,小则废时失业,大则荡产破家。善良之被
诬可悯,而凶顽之诬善良,尤可痛恨也。圣祖仁皇帝矜恤下民,重惩其弊,颁示
训谕,有曰:息诬告以全善良。夫诬告有反坐之条,令甲煌煌乃敢作奸犯科而不
畏者,利欲熏心,诡薄成性,方且恣其含沙之毒,侥幸于法网之宽。殊不知无情
之辞,一经审察,莫可逃避。造衅以倾人,究之布阱以自陷,亦何利之有。尝闻
古人或认牛而不辨,或夺禾而不争,卒开愧悔之诚,翻成礼让之美。若斯之风,
诚可嘉尚,尔兵民所当景效焉。且寻绎圣谕,不曰禁而曰息,谓与其治之以法,
不如感之使自化也。盖官吏之见闻,或疏疏则犹烦揣测,乡邻之耳目最近。近则
素所稔知,为之抉其根株,穷其党类,出于无心者,缓语以晓之。成于有意者,
危言以诫之。彼善良之家,素行足于质之,里閈而无愧,而诬告之人言辞既非情
实,迫于公论,则不敢诬,揆诸本心亦不忍诬。凡前此之阴谋秘计,一旦悚然改
悔,如冰消雾释。兵不诬兵,而兵之善良者全,民不诬民,而民之善良者全。兵
民不相为诬,而兵民举全。不至赴官终讼,两造俱伤。庶几从风慕义,胥天下而
归于无讼,岂不休哉。尚其咸喻而凛遵焉。
诫匿逃以免株连 第十三条
朕抚临亿兆,合四海为一家,联万姓为一体,中外旗民本无异视。第以国初
定制,八旗人员在内则拱卫京师,在外则驻防各省。如有不奉使令,潜往他乡者,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