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49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49·
县立高等小学校 在城东,即旧训导署及昭忠祠地基。民国九年,知事郑
业耒员、劝学所所长姚玉珩、所员詹嘉宾,校长詹咸熙,士绅叶渭清等,募捐价购
詹姓房屋,及附近各姓余地以益之,建造教室六楹,教员宿舍六楹,门房三楹,
余屋六楹;又改修学生寝室、膳堂楼屋十楹,厨屋三楹,余屋八楹,体操场一
方。
三十四年,小学附属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县长汪振国呈准拨积谷价九十三
万有奇,建筑师范教室八楹。
郑业耒员《新建开化县高等小学校记》 开化之立高等小学几二十载。而顾无校,
初因天香之故居,继徙钟峰之旧院,规模狭隘,莫容多士,重以虫锼蚁蚀,居者危之。予
承乏县事,既三年,愳无以副国家作士育才之意,爰议创建。相地城东,得广文废署;请
诸长吏,颁款千元;邑人好义踊跃输助。五千余元之巨资,不三月而集。立县以来,诧未
曾有。于是益购署西南旁地,并迁其前之昭忠祠以拓厥址。鸠工庀材,举董督役。经始于
中华民国九年九月,落成于明年八月。校舍之制,于焉略备。维国事之多艰,乃需才之孔
亟。才出于学,学以济时。与时相赴,学校尚己。兹役之兴,于开称巨。予虽首其议,而
允赖邦人士之力,汲汲有以促厥功之成。地敞而实幽,宇高而益爽;圣宫峙其北,大河横
于前。藏修思游,足资振奋。居斯校舍者,念创造之艰难,与父老之倡设,愤勉求学,以
期此日无负于校而他日有济于时。则岂独开邑之光,实为国家之大幸。业耒员不敏,庶几得
附以少戾乎?因叙始末,缀之于石,以示后来。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
女子小学 民国十二年,由教育局长詹咸熙等募捐,并呈拨教育费补助,
于十五年建筑完工。
马金镇中心国民学校 在马金镇中街,即前汤公祠旧址。民国二十八年,
由林则瑞倡捐六千元,造楼屋十二大间,姚仲玑督理工程。
振新乡中心国民学校 在县北乡霞山,为紫霞庵旧址。民国三年,郑酉山、
郑松如集赀建造楼房二十八间,又收购毗连余地三亩余。
协和乡中心国民学校 在县西富户五峰村。民国二十七年,由王维熙、徐
绍绩集资建造。
华埠镇中心国民学校 在县南华埠。民国十九年,由徐尚夫、涂光中、方
德一、仇良辅、王莲厚、王莲辉组织成立。初借用民房。二十一年毁,由省府
补助二千元,益以私人乐捐,建筑教室十六间。
同有乡中心国民学校 在县南溪东西。由里人郑为鹏于民国二十四年募捐,
在黄氏宗祠之侧,建筑房屋八大间,设立小学。三十一年,校舍为日寇焚毁,
复由校长郑为鹏募捐派工,复建筑校舍十八大间,并设有学校园运动场等。
儒廉乡中心国民学校 在县北明廉。民国三十二年,由里人叶元藤、郑毓
槐、徐志唐等筹备成立。初借叶氏宗祠为校舍,嗣即兴工在明廉旧关帝庙改建
房屋十二间,于三十三年将学校移入。(上列各校,专就学校新建筑者记入,其附设祠庙者,
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