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民国开化县志(点校本)
P. 161

《开化县志稿(民国 38 年)》          ·161·

                  泗洲阁 在城东起凤门。为桥渡立。
                  萃英楼 在县北十一都莲川。元至顺二年,建于双溪岸北。
                  观音阁 在县北十二都七里陇口;又八都界首亦有观音阁。均为施给茶水
             之所。

                                             七、寺 观




                  西来岩 在城内西山。原名锡赉庵,清知县吉祥创建。
                  灵山寺 在县西六十步。宋皇佑三年,僧清臣建。洪武二十三年,僧择善
             祖意建钟楼、地藏殿、千佛阁。明永乐三年,僧普赐建净照堂、圆通阁。嗣后
             屡修屡圮。
                  明·解缙《灵山寺记》                翰林金公用诚,衢州人也。为言开化去州城北百余里,
             溪山回合,风气绵密。县之西有山,偃然如人卧,因名曰卧佛。地灵致异,有启必先。相
             传五代之际,有两僧来止其间,结茅以居。其一僧常夜出,人见有秉烛居前导之者,已忽

             不见,盖鬼神云;其一僧常夜卧榻上,见巨蛇蜿蜒与俱,莫敢就视,众皆神之,号曰役鬼
             禅师、卧蛇大德。其后,二人化去。至宋兴,有沙门清臣,始建寺于山之麓,其两僧旧所
             居处,常有神光现,诏特赐匾曰灵山,其义盖有取二僧之灵异也。寺僧既众,分三房:曰
             慈荫,居其中;曰静照,居其左;曰雄观,居其右。殿台之巨丽,钟鼓之铿锵,甲于开化。
             由是为丛林,至今五百余年,可谓盛矣。而其初实起于二僧,太史公谓世言无鬼神然有异
             事。兹非所谓异者欤!元季之乱,寺皆毁于兵,瓦砾邱墟者亦久之。至正戊戌,雄观沙门
             可玖、养琦始经营再造,静照沙门景芳、道德继之,几复旧观,而不幸物故,有绪未就。
             洪武庚申,慈荫沙门道原,得择善为之徒。择善,里之异人也,夙悟真乘,早参法侣。道
             原未几示寂,遂往邑之太平寺,师事沙门雪庭,遂克成道。迄庚午岁,修建甚盛,遂轶于
             前,垣墉树植,罔不完列。楼观相望,金碧煌煌。盖竭其力,几二十年未尝少懈。其好文
             多术,又殆与两僧相照映也。择善不自以为功,予不忍泯之使无传也,敢请记。予为之书
             于碑。
                  明·金实《静照圆通阁记》                  开化灵山福林大师于静照堂建圆通阁,庄严大士诸
             佛菩萨,龙天众象,顶礼恭敬。征源居士登是觉地,次第遍观。大师合掌向居士言:“昔有

             比邱名曰文灿,住山下方,遇善知识,改筑舍宇作焚修。所以是力故,凡经世变不为劫灰。
             今复如是,修营旧观,愿乞开悟示未来世。”居士为说静照圆通向上一义。本来佛性真静圆
             满,如大海中潴万顷波,风浪不生,万象俱足;如摩尼珠在琉璃盘,光明流转,无有凝滞。
             一切众生以有情故离其本,真心由多欲流吹爱波,意由多思驰骤妄境。五色炫耀目无真观,
             五音铿锵耳无真闻,口厌膏梁不识至味,鼻逐臭腐不闻妙香,舌务多言变成绮语。以不静,
             故乃不能照;以不圆,故乃不能通。种种障碍,无有已时。譬之海水,飓风怒涛,奔荡冲
             激,不能自定,何缘照物?又如明珠,堕溷厕中,秽垢蒙蔽,虽有光明,无由得达?我佛
             如来,以方便故,开静照门,指圆通路,惟是以目、鼻、口、舌、心意诸有为法,从动极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