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8 - 《台州市志》下册
P. 868
在历代台州方志中,只有宁海县“回浦”水名(台州史志中有三个“回浦”地名:
宁海、临海、黄岩均有“回浦”水名),而无“回浦乡”名。查《〔崇祯〕宁海县志》和
《〔光绪〕宁海县志》,亦无回浦乡名。在1993年浙江未“撤区并乡”前,据1988年版
《宁海县地名志》,宁海县尚设有回浦乡,治冠庄(著名画家潘天寿故里),属于黄坦
区。据载,宁海回浦乡,民国时亦为回浦乡。而在《〔崇祯〕宁海县志》和《〔光绪〕宁
海县志》中,均属“朱开乡十四都”。
据明《〔崇祯〕宁海县志·舆地志》载:“光武帝时改回浦为章安,吴太平二年
(257)析章安置临海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平吴,王濬以兵徇地,请析临海之北
二百户,鄞地八百户,置宁海县,治白峤。”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以“临海
之北二百户,鄞地八百户,置宁海县,治白峤”。据此,白峤以北应为鄞地,白峤以南
则为临海地。
《国语·越语上》曾记载勾践时越国境界,“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今诸暨一
带),北至于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于鄞(今宁波奉化一带),西至于姑蔑(今太湖
一带)”。“东至于鄞”,说明勾践内越国境大致至于今宁海白峤一带,再往南即为外
越之地。从历史资料看,《汉书·地理志》只有“东南有天门水(即宁海回浦水)人海”
记载,并无“鄞南(宁海)回浦乡”记载。说明当时“回浦水”地名,并未进入东汉班固
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初存在的宁海回浦乡,成立于民国时代,显然不是“鄞南回浦
乡”。
回浦应指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其回浦县治即今章安(属椒江区)。据清代台
州学者黄瑞《台州金石录·台州砖录·卷一》载:章安相继发现西汉建元三年(前138)
铭文残砖,西汉元平(前74)铭文残砖。建元三年(前138),即东瓯举国内迁江淮之
年;元平(前74)是汉昭帝末年,此时距回浦立县已有11年;遗存的西汉铭文残砖,就
是回浦县设治于章安的佐证。
自西汉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旧地”建回浦县后,台州历代方志多以为东汉
光武帝改名章安县,其实不然。在西汉末年,王莽改制,乱改行政区划名称,给政区
地名造成混乱。
东汉王朝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废除王莽改制后行政区划名称,并根据西汉末
年战乱后人口锐减的实际,撤并了400多个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据《后汉
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六月辛卯,诏日:‘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
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
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
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在光武帝刘秀撤并400多个县中,回浦县应在撤并之列,
· 1924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