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2 - 《台州市志》下册
P. 872
并非是根据“少人地域”的宽广。就在永宁设县前六年,台州爆发曾旌起义,并波及
浙东南沿海:“阳嘉元年(132)二月,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鄮三县长,攻会
稽东部都尉。诏缘海县各屯兵戍(《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这是浙东南沿海“山越”部族对东汉南进“王化”政策的一次反抗,也是山越部
族自治制与东汉王朝郡县制的一次较量;当然最后较量结果以曾旌失败告终。因
为曾旌起义主要发生在今台州温(岭)黄(岩)平原和宁波宁绍平原一带,为加强台
州及浙东南沿海的统治,遂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
东瓯乡因原东瓯国内迁江淮后,因人口锐减为乡。既然为了加强台州东南沿
海的行政管理,那东瓯乡也自然在台州温黄平原。从历史文献、文物考古与地名学
视角分析,永宁县设治,应在温岭大溪东瓯古城。
《三国志·吴书十二·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所载朱育答濮阳侯兴语:
汉武帝“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并属于此(会稽郡),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可
见汉武帝在除灭东越(包括东瓯与闽越地)后,即以东瓯古城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所,
后来才徙会稽东部都尉治于西汉的回浦县,也即东汉的章安县。
南朝裴驷(裴松之子)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在注《史记·东越
列传》“都东瓯”时,分别引三国东吴韦昭、晋代郭璞、徐广等注释云“临海永宁即东
瓯(见《史记三家注》)”。当时临海与永嘉尚未分郡。“临海永宁”还在台州温黄平
原;故唐张守节在注《史记正义·越王勾践世家》越国子孙“滨于江南海上”时指出:
即“今台州临海县是也(指黄岩未设县之前的临海县)”。又在注《史记正义·平准
书》“严助、朱买臣等招来东瓯”中指出:东瓯即“今台州永宁是也(时含今温岭)”。
因而南宋《嘉定赤城志·地里门》认为:“黄岩县,本汉永宁县。”其《辩误门》又
载:“黄岩本古之永宁县,今考其地曰乡、曰江、曰驿、曰山,皆名永宁。又《瑞岩寺住
持碑》并古碑后序、《资福院佛殿碑》皆曰‘台(州)之永宁县’,存本名也……黄岩虽
古永宁,而古永宁地广,今之永嘉、乐清皆其地也。”
由上可见:温岭大溪东瓯古城作为汉武帝的会稽郡东部都尉治所和东汉永宁
县初治之地,时距东瓯内迁江淮亦仅200多年;其“外城周十里,内城周五里”的东瓯
古城规制,仍相当于清代金华、嘉兴、处州三府的府城规制:可“旧城改造”,发挥作
用。永宁县初治于此,既加强台州湾与温州湾的沿海管理,又可“旧城改造”,节省
费用。此处不仅出土了浙江最大的东瓯贵族大墓,与此一岭之隔的今黄岩秀岭水
库,1957年1月出土相当于东汉建初六年(81)至南朝刘宋时期的墓葬群56座。试
想,如果永宁县初治不在此,何以有如此规模的墓葬群。
贤宰乡并非东汉永宁县之治所 温州永宁的贤宰乡,虽然温州历代方志多记
· 1928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