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3 - 《台州市志》下册
P. 873
载“永宁旧治”;其实不然。理由有三:既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为何县治贤
宰乡,而不治东瓯乡?温州历代方志记载只有“永宁新城”遗址,而无“永宁古城”遗
址,说明“永宁旧治”,在温州境内至今还是个谜。永宁县治既设贤宰乡,按秦汉官
制:县之长官为令、长,王莽改制时始将令、长改名为“宰”。《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
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时温州境内从未设县,何来“贤宰”之称?很明显,“贤宰”
系后起之名,这只能说明贤宰乡并非“永宁旧治”。
从东晋设置永嘉郡后,永宁县治与之同迁瓯江南岸 东汉晚期由于黄巾起
义,天下大乱,而进入三国时代。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孙策攻取会稽郡,太守王
朗经章安从海上撤至福建侯官。“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
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
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三国志·吴书·贺齐
传》)。”贺齐为会稽郡山阴县人,其父贺辅,曾任永宁长;韩晏、贺齐也任永宁长。
这是见于正史中最早的三位永宁县长官。孙策平定侯官,控制从台州湾至福州湾
的东南沿海。建安四年(199),分永宁置松阳(今属丽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
置罗阳县(今温州瑞安);吴太元二年(252)又析章安西部、永宁北部置临海县。太
平二年(257)设临海郡,统领台温处三州之地。太康元年(280)又设横阳县(今平
阳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始分临海峤(即温峤岭)南之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及
罗江,凡五县,立永嘉郡(《(弘治)温州府志·建置沿革》)”。为了“居中”管理,永
宁县治从温岭大溪南迁瓯江南岸,与永嘉郡同郡而治。此为永宁县治第一次迁
徙。东晋宁康二年(374)又分永宁置乐成(今乐清)。东晋永嘉设郡后,今台州温
岭松门还属永宁县界。王羲之《游四郡记》载:“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岛屿上皆
生松,故名。”(《全晋文·卷26·王羲之集》)四郡即会稽(绍兴)、临海(台州)、永嘉
(温州)、东阳(金华)。
南朝梁天监七年至十一年(508~512),在天台山、灯坛山、括苍山、玉榴(即玉
环)山修道多年的陶弘景在《周氏冥通记》卷四载,临海烧山乃临海、永宁、乐成三县
的共界:“临海烧山中有仙人游,在人间自号‘彭先生’。实是郑玄,字子阴,陆浑仙
人也。注云‘烧山者,即赤水山。今亦属(临海)永宁、乐成三县共界也’。”临海烧山
即今温岭石夫人山,又名消山。温峤岭只是临海郡与永嘉郡的一条大致的分界岭,
但并非绝对的分界纬度线。温岭温峤镇因东汉时属永宁县,故今街名永宁街,路名
永宁北路(《温岭县地名志·温西区》)。反之亦可证明永宁旧治,即在温岭大溪东瓯
古城。
丛 录 · 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