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1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91
第三十六编 人 物 ■
书记。次年4月,县委在蒋僧桥召开首次党员代表大会,戴担任接待和保卫工作。解放战争开始,
将原联防队扩大成由党支部领导的民兵队伍,联合附近各村民兵,开展抗抽壮丁斗争,一村发现
抓丁,立即鸣锣为号,各村男女老幼执锄头、刀枪,一齐出发拦阻。农历除夕,蒋僧桥村首先鸣锣,
横街、路桥、洪家一带响应,群众高呼反抽丁口号,乡保长和军警从此不敢去抽丁。
1949年5月,戴大夫率领民兵,收缴路桥、新桥、泽国乡(镇)公所和地主枪支数百条。1950年
3月16日,大陈国民党军400余人进犯金清,戴率民兵30余人赶赴参战,协同人民解放军黄岩县大
队保卫金清。1952年入供销社工作,1956年退休。1968年11月卒。1988年,故居列为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小
潘小梅 1888~1928,路桥人。1916年(29岁)移居慈溪洪塘乡,种租田为生。1926年加入中
梅
潘
国共产党。1927年2月成立洪塘乡农民协会,当选会长。以台州籍农民组成协会自卫军,联合上
虞、余姚农民盐民协会,击溃恶霸武装。自卫军发展到300多人,100多支枪,为宁波地区重要农民
武装。10月,中共浙江省委准备发动浙东暴动,潘小梅任指挥部成员。11月6日,暴动失败,被捕
后在杭州就义。《台州市志》有传略。
张 倬 云 名宪别、汉文,白枫桥人。在国民党中央军委会党政处受训,毕业后任国民党中央
张倬云
党部录事宪兵特别党部干事、宪兵教导团政训指导员等职,历十余年。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东
南战区军政部政训指导员,沪杭苏锡相继失陷,奉命退回南京,改任南京卫戍司令部机要组织科
上校科长,参赞戎机,驻守南京。民国26年(1937)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张倬云没有立即离
开,多方帮助难友撤离,直至日军占领3天后才奉令离开。这3天,张倬云看到:南京城里与长江
遍尸满目,惟状之惨,中国自有史以来所未见也(八十七军军长刘邦锐《倬云张先生行谊序》语)。
张倬云在敌机机枪扫射之下,挟木浮水以渡长江,得以脱险。民国27年因病请假回里。倬云的两
个儿子张铭、张铨均参加抗日战斗。
王保艾
王 保 艾 1890~1951,字阜轩(浮仙),原启明乡上塘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转
入陆军大学校毕业。历任陆军第十一师上校副旅长,陆军第七十九师少将参谋长(师长陈安宝),
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
陈 安 宝 1892.1.29~1939.5.6,字善夫,横街马院人,抗日名将。1916
陈安宝
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3期,任浙军2师排、连、营长。1927年参加北伐,所
战皆捷,升团长、旅长。1935年升七十九师中将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11月5日,日军在金山登陆。13日,日军
分兵准备进攻平湖,此时陈率79师刚到达嘉兴,连夜急行军赶至平湖以东
布防。14日,日军重点向陈所守的广陈方面进攻,阵地反复十余次;在泖
河西岸的鹤舒汇前沿,陈师发现正在偷渡的日军,当场毙命日军一〇二步
兵联队中佐大队长、号称“满洲开拓团之父”的东宫铁男。15日晚,陈安宝
奉命率部移驻崇德,扼守临平以东沪杭路及运河正面防线,日军进攻逾
日,无法推进。12月,杭州沦陷后陈师移驻浙东。
1938年2月,在余杭途中设伏,歼灭增援日军。后在浙赣敌后铁路、公路、运河沿线展开游击
战,收编抗日民众,多次挫败日军“扫荡”。7月,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兼七十九师师长。8
月20日,日军一〇一师团进攻长江南岸星子。陈安宝部与友军奋勇抵抗,相持3个月。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