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6 - 莲都区志
P. 1416

· 1354  ·                                 莲都区志

                     舞蹈
                     畲民在日常生活
                 少有舞蹈,其舞蹈多

                 见于祭祀性仪式舞,
                 其中有“传师学师舞”
                “公德舞”“祭祖舞”等。
                     “传师学师”亦称

                “做聚头”“做阳”,是
                 畲族最隆重的大型宗
                 教活动,也是祭祖的
                 盛典。在祭祀仪式全

                 过程中,需 12 位法师
                 操作,由担任证坛师、
                 保举师、引坛师、度法
                 师、监坛师、净坛师、                                   畲族的“传师学师”(摄于2005年)

                 征战师和汉佬师等八位法师履行法事。其内容甚多,重复的仪式程序不算,也有60多项,其中
                 主要步骤可分六大部分:一、采祖;二、演示;三、度法;四、取法名;五、出狩行猎;六、下坛界。
                     功德舞亦称“做功德”“做阴”。部分与传师学师舞同,如“造寨”“造殿”“排衙”等,具特色
                 的是“行孝舞”,此舞以四人(法师)为主,也可自由加入一些善舞者,围绕灵柩边歌边舞边走,
                 节奏强烈,法师前引,众人跟从,法师手执木柏,小鼓相互对应,唱舞合拍,抑扬有致,气氛热

                 烈。此舞的舞步以一脚屈伸配合两手挥动作一蹲步,然后四头击打木拍为基本动作,舞者简
                 称为“三步一回头”舞。
                     祭祖舞为年节性的祭祀活动舞蹈,时间都放在农历正月初八,称作“上八日祭祖”。据传
                 过去祭祀三天,后为一天。

                     昔日祭祖无舞蹈,祭祖舞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原丽水县文化馆人士根据功德舞乐曲与
                 舞蹈动作改编再创作的,原称畲民欢乐舞,曾获温州地区文艺会演嘉奖,后又再作改编为祭
                 祖舞,在全省文艺会演中荣获嘉奖,而成为丽水市暨莲都区首次根据畲族民间舞改编作的优
                 秀节目。
                     编织

                     以织带子为主,也有编织手巾的。带子,又称彩带、丝带。织带子没有特制的“织带机”,
                 在屋内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编织。若在屋内编织,就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凳脚、桌档或屋柱上,
                 另一端拴在织带人的腰间,坐在凳上即可编织。要是在屋外或山野编织,可把丝线的一端拴
                 在小树干或树桩等上,另一端仍束在腰间,席地而坐或跪着编织。织带的丝线以红、黄、蓝、

                 白、黑、绿等色彩为主,一般爱用红色为底色,其他色彩相嵌而编织成斑斓图案。畲族彩带,
                 根数随宽窄而定,有三双、五双、十三根、十六根、二十二根、三十二根、五十五根和双随(双排
                 图案)等,一般以五双和十三根较普遍,宽的 6.66 厘米多,窄的不足 1.66 厘米。纬线大多采
                 用白色。花纹图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线上,其余两边是平面花边。彩带以丝线编织为主,也有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