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0 - 莲都区志
P. 430
· 382 · 莲都区志
2006年1月10日,富岭47户农户莲田养鱼120亩,精养投饲产量高。2006年,莲田捕鱼
获高产,47户农民莲田,鱼亩产在50千克以上3户,75—90千克有15户,50—75千克有17户,
50千克以下有2户。朱青山1.8亩莲田,鱼产量172.8千克,创莲田养鱼亩产96千克最佳效果。
2007年,稻田养鱼示范基地40公顷,区水利局赠送50万尾鱼苗到农民稻田中发展养鱼。
2010年,在山区养鱼45公顷,完成鱼塘双改项目50公顷,完成年作年修项目34公顷。
特种水产品养殖
始于1976年,主要有河蚌、人工养鳖、河蟹、田螺、泥鳅等。
河蚌育珠 育珠蚌均为褶纹冠蚌,从湖州、诸暨等地引进。1976年,在胡村水库试养,珍
珠质差,经济效益不高。1984年,新合乡魏村3户农户,从诸暨引进拆珠和幼蚌进行试养,当
年50只插珠蚌出售收入300元。此后,河蚌育珠得以发展。1989年,全淡水珍珠产量13千克。
人工养鳖 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丽水有 3 户农民养鳖,其中新合乡概头村 1 农户,建成
鳖池2只,面积1亩左右,幼鳖池3只,面积30平方米。
其他 1985年,丽水神州甲鱼养殖场、天地养殖场、山水甲鱼养殖场,共投资700万元,建
暖气养殖场,进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一年可捕捞上市年产值50万元。1988年,进行人工孵
化鳖苗,1988年、1989年共孵化鳖苗1700多只,养成鳖约1500只,亲鳖100多只。2000年以
后,生产规模逐年减少。
2002年,开始稻田养殖田螺。
河蟹养殖
1981年起,在瓯江干流和各支流投放蟹苗,至1990年共投放9428.5万只,是年,收获河
蟹2.8万千克。河蟹人工放养大面积增收技术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技二等奖。20世纪90年
后,因浙江蟹苗大量外流,河蟹产量逐步减少。
始于1987年,水阁乡新屋村1户农户用0.9亩稻田套养幼河蟹10千克(8000多只),产量
170多千克。1988年有9户养河蟹,1990年,有3户养河蟹,经济效益差。后因条件效益等原
因,基本没有推广。
进入21世纪,水产发展,带动莲都休闲渔业兴起,以钓鱼、吃鱼等娱乐休闲基地45家,年
营业收入1200万元。杭州、上海等地来丽钓鱼、吃鱼旅游日益增加,休闲渔业日趋升温。
第二节 捕 捞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福建古田人林昭、孙必昌两只连家渔船在丽水大溪水域捕
鱼。民国36年(1947)渔获量5000千克。至1949年底,有连家渔船60余只,200多人,鸬鹚排
201条,在瓯江干支流上从事捕鱼业。江溪捕捞,刺网类渔具有:鲤网、石斑网、鲴渔网、扒鱼
贵网、雷网;张网类有舟长艚网;拖网类有百袋网、裤网。钓具类有:滚钓、鲶鱼钓、石斑钓、鲤
鱼卡、小卡及手网、钱帘、渔鼓、青鲦钓等。也有人用茶子饼、雷公藤毒鱼。20世纪70年代始
以聚乙烯、尼龙等材料代替棉、麻、丝作网具。1972 年,淘汰鸬鹚捕鱼,始用机动渔船,捕捞
175吨。山塘捕捞主要工具有拉网和手网。捕捞方法一般采用放水捕捉,1973年,引进“赶、
拦、刺、张”联合渔法,突破深水捕捞关。1956年,江溪捕鱼量10.5万千克,后逐渐下降。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