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7 - 莲都区志
P. 427
第八编 农民 农业 农村 · 379 ·
第六章 渔 业
第一节 繁 养
水面资源
莲都区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干流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溪港、堰坑、河渠纵横交错,
山塘水库繁多。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暖和,回春早,四季分明,月平均水温>20℃有
7个月,太阳日照时数为1625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04.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59天,以上
条件十分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境内雨量充足,平均年降雨在1585.8毫米左右。全区养殖小
水面多,水深适度,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有机物质和无机盐充足,瓯江pH值、溶解氧、耗
2
氧量、氨、氮、酚、汞、氯化物、砷、氯离子、总硬度等测定,都符合地表水1级、级标准,有利于
鱼类的养殖繁殖。但莲都区属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水面不稳定,加上降水不均匀,50%—
60%集中在3—6月,易造成洪灾,鱼会外逃,干旱时有发生,养鱼缺水威胁很大,给水产养殖带
来不利因素。
民国15年(1926)《丽水县志》载,丽水县有各类山塘26口,计水面31.7公顷。据2009年
《莲都水利志》记载,瓯江为浙江省第二条大江,干流大溪在莲都区境内长达46千米,加上好
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大小山塘水库5000多座及河港、堰坑、鱼种塘等水域众多,计水
域总面积4533公顷,其中可利用水域2647公顷(瓯江干、支流1620公顷,塘、库养殖水域1027
公顷),占总水域的58.39%。可养殖水域包括池塘260公顷,山塘300公顷,水库466.6公顷,
鱼种塘6.3公顷。可发展稻田养鱼水田8000公顷。瓯江河段,不仅有玉溪、堰头、十八都、采
桑、新亭等天然鱼类产卵场(滩),延孙接代,而且还有大港头、堰头、塔下、石牛等深潭,都是
天然鱼类良好的栖息越冬场所。莲都区较大的温泉3处,即石牛乡郎奇村,高溪乡湾竹村和
岑口村,是罗非鱼等鱼类的越冬水资源。1990年,全市有溪、港、堰、塘、水库总面积3932.47
公顷,可养鱼面积604.47公顷,养殖面积591.67公顷。至2010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
动力转移,养殖水域面积有所减少。
鱼类品种
明洪武、万历年间已有石斑鱼、香鱼、鲤鱼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丽水县志》记
《
载有鲻鱼、斗鱼、吴鲚、鳗鱼、青鱼、乌鳢等鱼类45种。同治十三年(1874),丽水县志》载:有
《
鲢鱼、鳙鱼、草鱼、鳜鱼、鲫鱼、黄颡鱼、玳瑁、蚌、荷包鲤、台湾突吻鱼、娃娃鱼。1971年,在蔡
岱捕到三条大鲵(娃娃鱼),重40多千克;1990年,石牛港口捕大鼋,重32.5千克。1979年,从
省水产试验场引进革胡子鲶、乌鳢、鳗鲡、花鳗、圆吻鲴(翼鱼)、喀氏倒刺鲃(鲪鱼)、香鱼等40
多种,爬行类有龟、鳖(甲鱼)、鼋,甲壳类有青虾、海南沼虾(瓯江大虾)、河蟹,贝类有螺蛳、黄
蚬、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至1990年底,有83种隶属12个目,19个科,其中鲤鱼科类47种,
占57%,纯淡水鱼类有72种,咸水鱼类有1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