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3 - 莲都区志
P. 843
第十九编 地方政府 · 781 ·
三个水平年安置491户、1500人,分别安置在富岭乡、碧湖镇、联城镇和老竹镇5个行政村6个
安置点。全区实际安置滩坑电站移民1214户、3983人。
滩坑移民全部采用分散插队集中建房的安置形式,共分配给移民生产田地142.13公顷,
人均0.03公顷,建房用地305197.6平方米,人均76平方米。建房统一砖混结构。35个安置
点交通便利,子女入学、就医、广播、电视、通讯等配套齐全,全区已有951户、3135人用上了清
洁卫生的自来水,安置点100%实行统一排污。2010年,省、区政府投入2000万元,为安置点
实施雨水集中排放,道路硬化小区绿化、亮化工程。
建设黄村水库 1999年,丽水市政府为改善城市供水的水源水质,决定建造黄村水库。
该项目位于好溪支流流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50.7平方千米。1999年7月5日动工兴
建,2001年7月25日竣工,2002年5月16日向天宁水厂试供水,2003年11月10日通过验收,
水库总容量 4193 万立方米。正常容量为 3970 万立方米。坝高 62.2 米,增建装机 6400 千瓦
的浦岸电站。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大坝、输水系统、压力前池等组成,以向市区供水为主,结合
发电。其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道、防空洞工程为3级,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年
一遇洪水校核。工程总投资12600万元,设计总规模为每日向市区第二水厂输水20万吨,一
期为日供水10万吨。
建设防洪堤 为了提高城区防洪能力,为广大市民及游人提供一个人与水、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休闲场所,区政府决定于 2000 年 6 月正式开工建设防洪堤。防洪堤位于瓯江干流
北岸小水门至好溪堰入口的一段堤岸,总长度8千米。主要建设项目有主城区、水东、水南城
防工程,配套建设江滨绿化景观和古城排涝泵站,总投资9.4亿元。已形成主城区的防洪闭
合圈,达到了50年一遇防洪标准。该工程的建成,形成了一个由5.6平方千米的湖面,20千
米的堤防,57平方千米的滨江绿化景观以及古城枇杷山与两个湖心岛等组成的城市水利风
景区,被誉为丽水的“外滩”。防洪堤的建成,使丽水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生态城市的魅力
在这里得到充分显现。
撤镇设街道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具体
部署,结合莲都区的实际,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便于行政管理和体制完善,加强社区建
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2001年6月,区委、区政府决定,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
关镇建制,在原城关镇管辖范围设置紫金、岩泉、万象、白云四个街道。9月,区委、区政府抽
调工作组,负责撤镇建街道的具体工作。10月,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相继发文任命了各街道
的领导班子,明确了街道党工委、人大工委、办事处的工作职责。国庆长假后,各街道新任领
导到位,原城关镇的干部也到各街道报到。各街道经过短期运作、筹备。11月,相继举行了
挂牌成立仪式,步入正常运行轨道。撤镇建街道是区委、区政府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
升,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城乡区划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
重要战略举措。
创建省教育强区 2005年12月5日,区政府发文,决定用三年时间创建省教育强区。创
建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5年8月—2006年7月)建立创强领导小组、召开动员
会,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完成梅山中学迁建、碧湖中学综合楼建造等工程,撤并石牛中学、青
林、太平3所中学及10所小学。老竹、太平、黄村、高溪4个乡镇通过省级强镇达标验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