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7 - 莲都区志
P. 847
第十九编 地方政府 · 785 ·
员直接受理办结。
民国初期,县政府设县佐,协助县知事处理群众上告、申诉等事宜。民国16年(1927)县
政府设第一科,办理民政事务,有时兼办群众上诉事件。
1950年,人民来信和来访的数量不多,信访工作由丽水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委)秘书
处(科、室)直接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宜。1953年3月,设丽水县人民接待室。1961年2
月建县委、县人委办公室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配专职干部1人,县机关各部门和区、镇、公社
设兼职干部。1978年后,平反“文化大劳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信访量
逐年增加。1984年3月,设县委、县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有干部6人,检察院、法院、公安局、
监察局等都建信访机构,配有专职干部。1986年4月,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信访干
部队伍逐渐壮大,至1990年,全市信访专职干部队伍扩大到106人。1996年11月,市委、市人
民政府信访办公室改为市委、市人民政府信访局。1997年7月,改为市委办公室内设机构,对
外挂信访局牌子。2001年8月,设立中共莲都区委、区政府信访局,为区委办公室管理的副科
级机构,业务上受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指导。2008年1月,区委、区政府信访局升格为
正科级,并独立办公。
信访处理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群众来信较多的是揭发干部强迫命令、官僚主义、违
法乱纪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前期,尽管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但信访工作却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丽
云区更是因为信访工作做细做实,受到群众肯定,并作为典型在全县推广。1963年,丽云区共
收到和接待了39件群众来信来访,已处理结束37件,占总数的94.9%。在处理来信中,为防止
信件遗失和及时催办,县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建立和健全来信来访工作的登记、呈批、转办、
催办、结案、上报、复信、归档等制度。对重要的来信来访都由书记阅批,并指定专人处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直至1976年,信访工作陷入瘫痪。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江青反革命集团”垮台,拨乱反正,来信来访量陡然大增。
从来信来访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是关于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体系罪行,要求平反
昭雪的申诉信。如:原峰源公社诊所医生陈焕南,被“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其妻被迫
改嫁,留下一个少女生活无依靠。县领导热情接待,并对受害者提出的要求作了具体指示和
安排。
20世纪80年代,农村生产责任制开始全面施行。这一时期,群众来信来访主要内容为如
何解决农村“边缘”人的责任山、责任田问题。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效益不好的原国有、集体企业纷纷改制,由此引
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相对突出。下岗职工的来信来访量徒然增加。
2000—2010年,社会改革深化,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2006年,岩泉、白云等街道及高
溪、碧湖等乡镇的“农嫁女”、离婚妇女、大中专毕业生等,要求帮助落实土地承包权,和村民
同等享受土地征用费分配权;被辞退民办教师、军转企干部等特殊群体经常聚集开会,串联
组织上访。2009年6月起,富岭、岩泉、紫金、万象、白云、碧湖等地大中专毕业生多次到市、区
有关部门上访,迫切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大中专毕业生户口回迁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
一大因素。是年10月13日,召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工作部署会议,区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