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08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梅树桥 位于左溪镇梅树村水尾,南北走向,建于民国元年(1912 年)。拱跨 2.5 米,矢高 1.7 米,
全长 21.8 米,面阔 3.65 米,设廊屋 9 间。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宽板凳,当心间设神龛。梁架为九檩四柱,
五架梁雕龙须纹。桥身两侧外壁鳞叠封钉两层风雨板,上层开启几何形小窗。屋面方椽、小青瓦,两坡顶。
班岱后上村桥 又名善庆桥、村头桥,位于四山乡班岱后村上村尾,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民国 5
年(1916 年)。石拱用扇形块石并列相互挤砌。净跨 3.7 米,矢高 2.5 米,桥长 13 米,宽 4 米,有廊屋 5 间,
面阔 3 间。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长板凳供行人小憩。廊屋外壁鳞叠封钉风雨板。屋面方椽、小青瓦合铺。
当心间系重檐歇山顶。
应岭尾阙桥 位于松源镇应岭尾村水尾,东西走向,建于民国 29 年(1940 年)年。拱跨 4.8 米,矢
高 4.5 米,全长 10.6 米,面阔 3.1 米,有廊屋 3 间。
黄坑桥 又名回龙桥,位于隆宫乡黄坑村。原为木拱廊桥,1952 年水毁,1993 年在原址上重建为石
拱廊桥。拱跨 12 米,矢高 6.5 米,桥长 27.95 米,面阔 4.02 米,设廊屋 9 间。该桥保留“桥山”15 亩。
乌石岭村尾桥 位于松源镇乌石岭村水尾,东北—西南走向,建于 1969 年,石拱由 26 块扇形块石
砌筑而成,拱跨 2.83 米,矢高 3 米,全长 10.44 米,设廊屋 3 间。
石门桥 位于屏都镇坑里村,东北—西南走向,原系木拱桥,1987 年水毁,1995 年改建为石拱桥。
拱跨 7 米,矢高 2.5 米,桥长 17 米,宽 4 米,有廊屋 4 间。
会龙桥 又名斋郎水尾桥,位于百山祖乡斋郎村水尾,东西走向,1991 年重建,拱跨 2.3 米,矢高 3 米,
桥长 13.7 米,宽 4.3 米,有廊屋 5 间。桥体及周边的“风水林”保护完好。
岙下桥 位于松源镇大坑村,东西走向,原有木平梁廊桥毁于风灾,1995 年重建为石拱廊桥。全长
11.1 米,面阔 6.25 米,净跨 4.6 米,拱高 4.5 米,有廊屋 3 间。
吾际下文昌桥 位于安南乡吾际下村,东西走向,建于 2001 年。拱跨 13.1 米,矢高 6.35 米,桥长
17.7 米,宽 3.76 米,设廊屋 5 间,中心间设神龛,供奉真武大帝和文昌帝君。
慈照桥 位于松源镇底村村,建于 2008 年。有廊屋 8 间,造型独特,桥与东侧桥亭间设穿心门,二
间升起三重檐歇山顶,施藻井,花岗石墁铺地面,两端桥亭及桥面当心升起重檐歇山顶,为典型的仿古建筑。
第三节 木平梁廊桥
特征
庆元的木平梁廊桥多选择较粗大的杉木为梁,梁木直接搭建在两岸由块石砌筑的桥台上,跨度较大,
两侧桥台之上用 2—3 行杉木构成伸臂,以增加桥梁中间的承受力。梁木上横铺杉木板为桥面,桥屋有二
柱七檩穿斗构架式和四柱九檩穿斗构架式两种。桥中大多设一个神龛,少数桥中设 2—3 个神龛,上覆两
坡顶,或悬山顶,或重檐歇山顶。其中工艺最为精美的是杨家庄村的护龙桥和隆宫村的龙济桥。木平梁
廊桥工艺较为简单,造价低,容易建造,是庆元数量最多的一种廊桥,至 2010 年末,保存完好的有 50 多座。
选介
蛟龙桥 又名大际头水尾桥,位于岭头乡大际头村,南北走向。清道光十六年(1836 年),吴保林倡建。
1996 年,大际头村委会发动群众维修。纵平梁并列 6 支,跨度 8.6 米,矢高 2.95 米。设廊屋 11 间,长
26.4 米,面阔 4.4 米,三开间,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长木凳。廊屋内平梁净跨部分铺钉桥面板,余为
块石地墁。桥身两侧鳞叠封钉两层风雨板,上层风雨板开启几何形窗。梁架为九檩四柱,两坡顶,结构较简。
桥北起第六间设神龛,脊檩上有“大清道光十六年丙申……”等建桥年号题记。2007 年 5 月被列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