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10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尾,南北走向,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桥有纵平梁 7 根,净跨 7 米,矢高 2.15 米,桥长 27.75 米,
宽 5.12 米,设廊屋 11 间。梁架为九檩四柱,中心间脊檩上有“大清嘉庆廿五年庚辰岁次……”等题记。
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长板凳,中心间东侧设神龛,两侧外壁鳞叠封钉两层风雨板,上层开启几何窗。
北端第四间至第三间桥面铺钉木板,其余均铺小石块,柱子底部设块石。屋面施方椽、小青瓦,两坡顶。
2007 年 5 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渡龙桥 又名回龙桥,位于百山祖乡龙岩村,东北—西南走向,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
1969 年原址重建。净跨 2.13 米,矢高 2.5 米,溪水自东南向西北穿桥而过,全长 21.37 米,设廊屋 7 间,
面阔 4 米。
福星桥 位于荷地镇半路村水尾,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 年)。木平梁由 19 根
苗木组成,净跨 3.8 米,矢高 1.8 米,廊屋全长 17.3 米,设廊屋 7 间,面阔三间、4.5 米,块石桥面,
柱子直接顶在块石上。梁架为九檩四柱,中心三间梁架穿插枋上施斗拱,五架梁、三架梁随金枋等构件
上施水墨画。屋面设重檐歇山顶,桥身两侧檐柱外壁鳞叠封钉两层风雨板,上层开启如意窗等。
狮马桥 位于贤良镇新村村水尾,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净跨 3.56 米,矢高 2.11 米。全长
12.15 米,设廊屋 7 间,面阔三间、4.25 米。明间为桥之通道,次间设长凳供行人小憩。梁架为九檩四柱,
柱子直接顶在块石之上,五架梁方形挖底,背置两瓜柱上承三架梁和金檩,三架梁方形,背置瓜柱上承
脊檩和随脊枋。瓜柱下置驼墩,柱与瓜柱、瓜柱与瓜柱间设驼峰。
野岙桥 位于四山乡班岱后村,南北走向,据脊檩书原桥始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后毁于火,
2006 年重建。全长 12.8 米,面阔 4.08 米,净跨 2.18 米,拱高 1.5 米,有廊屋 5 间。
平兴桥 位于合湖乡合湖村中心,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 年)。净跨 8.75 米,矢
高 1.75 米,全长 11.6 米,设廊屋 5 间,面阔三间、4.4 米。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木板凳,中心间设神
龛。两侧檐柱之间封钉木板栏杆,在栏杆外壁鳞叠封钉风雨板。梁架为九檩四柱,五架梁扁式,两端雕
龙须,背置二瓜柱再承三架梁,三架梁背置一瓜柱上承随脊枋和脊檩,两次间金柱间穿插枋两端均雕龙
须纹。脊檩有“峕同治二年……重新建造”等墨迹题记。屋面方椽、小青瓦,两坡顶。
择树坑交龙桥 位于举水乡择树坑村水尾,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 年)。桥台用块石垒砌,有梁木 11 根。
桥长 11 米,宽 3.5 米,净跨 4.3 米,矢高 1.9 米。共有廊屋 4 间,西侧第二间南侧设神龛,枋上施彩绘。
甘公坑桥 位于淤上乡淤上村甘公坑自然村水尾,南北走向。清光绪五年(1879 年)建造。该桥有
木平梁 9 根,梁径约 0.28 米,净跨 5.35 米,矢高 5.5 米。现存廊屋 3 间,桥长约 10 米,宽 3.6 米。廊
屋梁上墨迹题记,彩绘丰富。原桥长约 15 米,原有廊屋 5 间,北侧二间已塌。
官局桥 位于岭头乡岭头村山翠湾自然村尾,东北—西南走向。桥长 11.8 米;面阔 4.5 米,净跨 2.9 米,
矢高 3.8 米。据脊檩记载建于大清光绪六年(1880 年)。有木平梁 4 根,直径约 0.7—0.8 米,廊屋面阔
三间,九檩四柱。明间为通道,两次间添建竹制美人靠。东北侧第二间廊屋设神龛,供奉观音像。水泥地面,
廊屋下半部一层风雨板,屋面施望板,小青瓦合铺,歇山顶。
石塘桥 位于左溪镇石塘村至江根水寨的古道上,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
长 6.34 米,面阔三间、2.7 米,净跨 4.3 米,矢高 4.3 米,设廊屋三间。明间为通道,中心间西北向设神龛,
两次间设长凳供行人小憩。桥面铺设木板,柱子直接抵在桥面木板上,梁架为九檩四柱。五架梁匾式作挖底,
背置两瓜柱上承三架梁和金檩,三架梁背置一爪柱上承脊檩和随脊枋。
乌石岭新桥 位于松源镇乌石岭村至甘公坑村古道上,南北走向。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木平梁由 13 根圆木架设在两岸桥台上,桥台用块石垒筑,净跨 3.68 米,矢高 3.05 米。桥长 17.64 米,
设廊屋 5 间,面阔三间,明间为桥之通道,两次间设长凳供行人小憩。梁架九檁四柱,五架梁承瓜柱和
三架梁。中心间西向加两金柱设神龛,脊檩有“峕大清光绪二十ー年……”题记。桥身外壁鳞叠封钉两
层风雨板。屋面施方椽,小青瓦合铺。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