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25

第七篇 庆元廊桥









                                          第三章 廊桥保护






                 庆元是木拱廊桥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木拱廊桥历史沿革也具连贯性,有唐、宋、元、明、清各个朝

            代的木拱廊桥。经过全国各地的古桥梁研究专家、古建筑专家、文物专家、文化专家到庆元进行实地考察、
            研究、论证,确认庆元木拱廊桥为萌芽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代,转型于清代,具有脉络清楚
            的历史连贯性和自我发展体系。2000 年起,庆元县廊桥的社会保护意识增强,特别是政府及职能部门力
            量的加入,廊桥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轨道。



                                               第一节 文物保护



                 廊桥保护由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转变为主动的监测、开发、更新、整治、利用,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
            划、城镇体系规划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文物修缮项目,有效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
            改善文物周边环境风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廊桥保护框架
                 全县廊桥保护的结构表现为节点、轴线和区域三个层面,通过节点、轴线、区域三方面的相互联系,
            形成全县廊桥保护网络。节点:以廊桥单体为节点。包括廊桥周边自然景观,如古木、溪流等;建筑物如

            民居、祠堂、庙宇等;构筑物如古桥、牌坊等。轴线:以县、乡道为轴线,将各个主要节点联系起来,是
            开展廊桥旅游的主要线路。区域:以全县为一大区域,以乡镇为一小区域,根据廊桥保护的需要,划定重
            点保护区和环境风貌协调区,制定不同的保护和控制措施。

                 本体保护

                 建立健全廊桥保护属地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日常管理列入乡镇考核机制,确立安全管理、日常
            管理主体为乡镇。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县文物主管部门建立巡查机制,各乡镇设立联络管理员,
            县级以上文保单位要有所在地村的文保员。
                 安全管理 对影响廊桥本体安全或者潜在安全的人和事进行管理,包含日常特别是节假日火灾防范、
            雨季水流监测等。
                 日常管理 廊桥日常保护和监测,包含廊桥内部杂物清理、日常巡查,并做好记录台账,发现隐患
            及时排除、有突发事件报告汇报。

                 修缮维护管理 确立廊桥所有人为第一修缮主体,当廊桥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个人参与廊桥的维护、维修。完善廊桥维护、
            维修审批制度,监督指导制度。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维护和修缮应报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对未核定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廊桥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对
            廊桥维护、维修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并建立台账。实施廊桥保护工程前,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
            测绘和评估,全面调查该廊桥有关的历史遗迹、周边环境和文献资料,尽可能查清廊桥自建造之日起的


                                                                                                          16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