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37
第七篇 庆元廊桥
大毛坪的故事 据传,叶家先祖在大毛坪牧牛,天下大雪,牛不肯回家,叶家先祖去找牛时发现此
地异常暖和,老虎经过这里看见牛群竟与之和睦相处,后来叶家先祖就从半山坪迁到这里居住。庆元方
言称老虎为“大毛”,故这里就叫“大毛坪”。叶家先祖后来又邀请举水、龙溪名人志士联手捐款修筑了
半山桥,将水口龙山和凤山对接。
如龙来凤的传说 相传举溪两岸同住吴陈两大家族,原本相处得和睦。不料有一年大旱,吴陈两家为
争举溪之水入田灌溉而大动干戈,从此结下宿怨。有一年,又是一个干旱之年,两家人为了溪水越争越凶,
都拿着刀棍对峙在两岸,眼看着前辈人发生过的族斗又要发生。这时,一方想出比武夺水的办法,结果吴
如龙和陈来凤各胜一场,平分溪水,暂时解决了纷争。在比武中产生感情的青年男女又决定从银屏山上开
渠引水,两家人同心协力,终于引来山泉,保住收成,化解昔日仇怨。次年八月十五,举溪两岸喇叭声声,
吴陈两家喜气洋洋,吴如龙、陈来凤在乡亲们的祝福中,结成美满的夫妻。从此,陈吴两家又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美,越过越甜。为了纪念这件喜事,吴陈两家决定修建如龙桥和来凤桥。
泳龟的由来 传说吴三公有个徒弟学成后贪得无厌,一日正担着一担香菇,遇见吴三公就要求师傅
把自己前面一筐菇变金,后面一筐菇变银,吴三公问他承受得住否,徒弟说能承受。结果被吴三公点化,
扁担一头变球山,一头变仑山,扁担变成桥,徒弟被桥压成顽石,酷似泳龟。五百年后,桥毁,泳龟外
去作祟,专门调戏新娘子,众巫不能镇龟,吴三公点化喜鹊窝作桥,镇住泳龟,诲其修炼,守水不涨,
故无论多大的洪水都漫不过泳龟石,名为“泳龟桥”。后来文人取《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改桥名为“咏归桥”。
新郎答谢临水陈夫人 古时石塘村一位新娘嫁到底村,经过一深潭,由于路窄,轿夫把轿撞到陡崖
峭壁上,新娘连轿带人跌入深潭而身亡。新娘过奈何桥,汤婆劝她喝迷魂汤,忘却前事,出生后就可以
无忧无虑地自选才郎,可新娘觉得新郎与她情真意切,不肯轻易忘却,执意滴汤不进,此时新郎也跪在
灵前求新娘复生。临水陈夫人见新娘如此情真意切,深为感动,不想眼看一对好鸳鸯被拆散,于是亲自
到阎王殿为新娘求寿。阎王说:“你如果要为新娘添寿。要面壁而坐三年。”陈夫人满口答应。阎王红硃笔
一挥,新娘果然苏醒过来,夫妻重新团圆,过着人间美满的生活。为答谢临水夫人,新郎出资在底村建
一座廊桥,神龛背水而设,这样的朝向是所有的廊桥神龛所没有的,人们称底村桥为“新娘桥”。
蜈蚣怕蛛网 相传村口风水林路上蜘蛛网很多,影响行人,经人点拨,建成状似蜈蚣的木拱廊桥,
故称蜈蚣桥。
第三节 桥联 桥诗 桥记
桥联
如龙桥 玉宇琼楼天上下,长虹飞渡水中央。上下影摇流底月,往来人渡境中梯。桥头看月色如画,
桃畔听溪流有声。桥廊风爽堪留客,波底星光可醒龙。古事现今朝今朝过去皆古事,虚华当实境实境已
信亦虚华。
甘公坑桥 开基立桥传万古,复新竖造镇乾坤。
余地桥 桥护本境永兴隆,途通浙闽咸康泰。上下影摇波底月,四面云开山色秀。
步蟾桥 至西至东任君过去,或远或近由此登高。笔伐桂枝何用斧,登云有路步蟾宫。文塔崔巍千仞上,
佛灯明灭一龛中。宝塔占左恍如一株榕树,翠盖擎浚俨若五色祥云。石狮负石桥石兴石镇定举溪南门锁钥,
玉兔浮玉宇玉和玉印成半月东道垂轮。
半山桥 一道长虹闽浙往来迎百世,两岸耸翠东西连续锁千秋。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