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36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夜晚,他们在夜色下走到村附近被敌军拦住,急忙把红军首长留给的“片子”(即现在的名片)丢到田里。
            当时稻子将收割,“片子”搁在稻叶上,敌人用电筒一照,就被找到了。吴思健走在后面见势不妙,立即
            逃跑脱险。吴思澄、吴文资当即被抓回村。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毫不畏惧,坚守秘密,最后被敌人杀害。
            脱险后的吴思健按照红军首长嘱托,将掉队的红军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用草药精心治疗,直到红军伤
            愈归队。
                 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的诞生地 民国 27 年(1938 年)5 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刘英选派云和县
            特支书记施平到庆元,以国民党庆元县政府民政科长的职务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筹建县一级党
            组织。6 月初某天傍晚,施平等党员以饭后散步的形式到咏归桥,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

            施平任书记,金更、梅占魁为委员,县特支直属中共浙江省委领导。咏归桥成为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的
            诞生地。8 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巡视员、新四军驻浙办事处主任吴毓到庆元协助,正式成立中共庆元县
            委,施平任书记。县委下建城区、荷地、淤上、竹口 4 个区委。1939 年春,又先后建立 9 个支部,全县
            有党员 104 人。

                 传说故事

                 香菇客建廊桥 相传庆元一位香菇客在兰溪落难,被人逼债,走投无路,遇一名兰溪富商,香菇客
            向兰溪商人求助借款,商人索要抵押合同。香菇客家中并无财产,只得将应岭尾一截青溪潭作良田抵押
            给商人,躲过大难一场。几年后,合同到期,商人不见还钱,跑到青溪潭一看,并无良田,但见潭中有
            彩锦浮泛,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将祖上骸骨包裹掷入潭中,彩锦裹骨而沉。后来兰溪商人发了财。
            香菇客向商人还钱,商人说得风水宝地发财已足矣。香菇客便将这笔钱造了廊桥,名“兰溪桥”。与兰溪
            桥相邻的西洋殿供奉吴三。吴三(1130—1208 年),龙岩村(今属百山祖乡)人,裔出松源上仓吴氏,父
            吴十五,一生潜心归真修道。吴三自幼随父修炼,亦谙通巫术,明万历三年(1575 年),吴氏父子均被明
            神宗封为“判府相公”,相传吴三对人工栽培香菇技术颇有研究,沿用近千年的“砍花法”与“惊蕈术”
            即他发明,故被菇民尊为“菇神”,立庙祀奉。国内外香菇专业人士调查考证,确认吴三是世界香菇栽培

            技术的创始人。坐落在兰溪桥西端的西洋殿(松源殿)是供奉吴三公的最大庙宇。
                 刘秀御题桥名 传说该桥原先是链桥,汉朝始建为木拱廊桥。座落于陈边村尾水口,桥若飞虹,腾
            空镶嵌在悬崖峭壁之间,左右两侧修竹婆娑,若楮郁树,金钩古藤环绕,硕果累累。西桥头建有太保师
            寺庙,檀香紫烟袅袅,摩崖石刻依稀可见。喻名“云岩桥”,后改名为“查洋桥”。传说,历史上“王莽
            之乱”,汉武帝刘邦后裔刘秀被王莽贼兵追杀,眼看就要祸身蒙难,情急之下,刘秀隐入该桥底下,躲过
            此劫。刘秀登基后,为纪念此桥,曾御题桥名:“查洋桥”。“查洋”与“遮阳”谐音,其寓意暗指刘秀避
            难栖身在此桥。
                “内七里,外七里”的故事 从前,一位福建货郎在庙宇避雨,在避雨时看到庙堂柱子上有一行字:“内
            七里,外七里,真金就在七里内。”他往庙堂四周一望,见神龛前摆着一尊方方正正漆得雪亮的香炉。脑
            海中灵机一动,莫非是“内漆里,外漆里,真金就在漆里内”。于是他拿出铜钱将香炉内外的漆刮去,果
            然惊奇地发现这香炉是金子铸成的。货郎发财了,第二年就到庆元得金的地方建了一座木拱廊桥。因此
            地云雾缭绕,在青山绿水中袅绕升腾,故取名为袅桥。

                 蓝采和与蛟龙桥 相传岭头乡大际村村尾有八仙在赤岩之上下棋,一位牧童从对面路过,隐约听见
            蓝采和说:“如果这里有一座桥,让凡人在此嬉戏,看看我们仙境,岂不是更好。”铁拐李说:“金童到这
            里就会建桥了。”牧童到村里一说,族长动了心,立即筹资建桥。正当上正梁时,那八仙见村民真的在这
            里建桥,化成二都戏班前来观看。人们欢天喜地地敲锣打鼓来迎接八仙,八仙一高兴就各显神通舞蹈起来。
            一时惊动蛟龙,雷雨交加,过来看个究竟,原来是人仙合欢,于是收了风雨,与八仙一起到南峰寺找真
            武帝打牌去了。人们就将此桥命名为蛟龙桥。


            18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