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自然灾异志
P. 151
三、灾异事件
南宋至民国时期,记载异常高温16次,其中热死多人和高温伤人事件8次,见于南宋绍
兴五年(1135年)、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明隆庆二年(1568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等。
康熙二十九年出现一次夏季高温,慈溪县竟因突然暴热死亡禽畜半数以上。道光二十四年
(844年)杭州高温,自“五月下旬,天即酷热异常,道路猝死者甚多,有腹痛者,有不痛者……
1
亦有口鼻流血者”①;道光二十九年六月,杭州亦酷暑如焚,人多患热病。光绪十五年(1889
年)五月高温,奉化县等苦热伤人。民国23年(193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干
旱,为全省近代以来最热的夏天,烈日如焚,触物如炙,极端最高气温嘉兴42.0℃ 、诸暨
44.8℃、永康44.6℃;杭州、萧山等内河干涸,西湖见底,居民饮水困难,热死病死者相继。
高温灾害的农情调查和农作物监测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气象台站开展农业气象观测
以来,始积累有系统资料。1978年,全省高温伏旱,丽水县从6月26日至7月21日持续高温
24天,最高气温40.6℃,全县1/ 4的早稻遭高温危害,损失粮食400万斤。1998年盛夏,全省
出现热害,大部地区高温日数20天~40天,丽水盆地最多达47天,最高气温升至40.9℃;在
7 月13— 17 日、8 月8— 17 日这两个时段,每天全省有40 个以上的测站最高气温超过
35.0℃,先后有7个测站气温创该地最高纪录;尤其是向来甚少高温天气的浙东沿海平原区,
如温州、椒江等地的是年高温日数之多皆为40年~50年来未曾有过。台州高温兼之伏旱,
灾田26万亩。2000年,全省高温强度以6月25日至7月1日、7月19日至8月1日这两个
时段最甚,正值早稻抽穗和灌浆乳熟期,致部分水稻遭受热害影响。2003年,全省大部地区
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夏季,高温日数45天~65天,其中大于或等于37℃高温30天~
50天,新昌、建德、萧山、兰溪、云和、丽水6个测站大于或等于40℃高温10天~14天,全省
71个测站中先后有41个站气温创当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丽水测得43.2℃创浙江省最高
气温极值纪录。高温肆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水稻和经济作物普通受高温危
害,产量偏低,尤其是丽水市食用菌种植业遭受毁灭性打击,18123万袋香菇菌棒因高温完全
腐烂,经济损失1.9亿元。罕见高温加上严重干旱引发森林火灾866次,损失林木13万立方
米;并波及海洋生态环境,沿海共发生49次赤潮,累计影响7000多平方千米海域。连续酷暑
导致中暑、肠胃道感染等疾病流行,医院每日门诊量急增;同时用电量急剧攀升,电网平均负
荷率90%以上,是年因电力短缺造成的全省经济生产总值损失0.6%。 2003年的异常高温
热浪是全球性的,也是全省自气候变暖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热害事件,且嗣后以是年为转折点,
连年夏季高温频繁。2004年从4月20日开始,全省有10个测站出现高温,至9月20日瑞安
最晚一次出现高温,前后历5个月;高温日数以丽水最多,达到60天,全省17个测站最高气
温出现40℃以上;夏季电力供应紧张,不少城市采取有序限电方案。2005年7月,高温来势
凶猛,尤其是宁波、奉化等测站的气温多次刷新历史极值纪录;9月中下旬仍然出现两次范围
广、强度强的高温过程,83%的测站日平均气温或最高气温分别达到历年同期的极值纪录,全
① 〔清〕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三《医案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版,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