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自然灾异志
P. 182

海宁县海水倒灌内陆,纵深20里官民房屋财物漂荡无存;萧山县淹毙丁口17200人,统计中



                                并未包括老人及妇女儿童死亡数;山阴、会稽两县溺死民众各数万,上虞、余姚两县各以万计;



                                沿海伤亡以海宁县最重,漂溺人民7万,总计钱塘江两岸因灾死亡民众近15万人。明末浙北


                                地区频蒙水旱之患,导致农村经济萧条,飓风暴潮为主要灾害之一。



                                          清代记载沿海风暴潮灾害96次,其中21个年份出现一年2次,但重大灾害事件相应较


                                少,一次台风风暴潮过程造成超万人死亡事件仅2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二十三



                                 日,宁绍及浙北风潮为患,沿海官兵营房墩台倒塌甚多;萧山堤塘大决,东北大风驱海水倒灌,



                                风暴潮将沿海荡洗一空,数十年经营为之罄尽,淹毙涂地垦殖民众万余口。咸丰四年(1854


                                年)闰七月初五,飓风登陆台州,洪潮骤涌,倏忽间陆地成海,平地水高数丈,黄岩沿海自三塘



                                 以下漂没无存,灾后地面淤泥盈尺,温黄平原淹毙人口达6万余众。


                                         民国时期最大风暴潮灾出现在民国12年(1923年)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强台



                                风登陆平阳,黄昏后海潮泛溢,特大风暴潮席卷浙中南沿海,台州地区海塘决口,灾情尤甚。



                                温岭县淹毙人口有姓名可稽查者计东乡2018人,灾民4735户16560人;南乡淹毙1102人,


                                灾民3582户13153人,另无可辨认尸骸及随潮卷入大海者尚不在此数。海门港5座轮埠码



                                头并沿江街市房屋,大部分被风暴潮卷入海中,沉毁船只以千计,自椒江口至临海钓鱼亭沿江



                                溺死数千人。台州灾情奇重,总计因灾死亡民众不下万余人,时值全省“壬戌”大水灾之后,台


                                郡犹雪上加霜,民生凋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0年,登陆浙江台风40个,皆集中在浙中南和舟山地区,以



                                7—9月居多,出现重大风暴潮灾害5次。


                                          1956年8月1日24时,第12号台风于半夜时分在象山登陆,石浦气象站测得最大风速



                                60米/ 秒,海水倒灌,洪水泛滥。全省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有7个水文测站,澉浦、乍浦最大风


                                暴增水4米~6米。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象山县,南庄区海塘全线溃决,纵深10千米一片汪



                                洋。全省因灾死亡4926人,冲毁海塘江堤869千米,有1/ 3的渔船皆在这次台风中损毁。时



                                称“8· 1”大台风。


                                         1974年8月19日23时,第13号台风又于深夜在三门登陆,时值天文大潮期,顷刻间毁



                                圮大量堤塘。钱塘江仓前测站出现高潮位,超出历史最高纪录1.08米。全省被暴潮冲坏海


                                塘422.3千米,损毁小渔船2340艘,倒塌房屋2.26万间,因灾死亡136人。



                                         1989年9月15日19时15分,第23号台风登陆温岭松门,登陆时又值中秋大潮汛,造成



                                风、雨、潮三碰头。沿海南起温岭横门、北至三门湾健跳的100千米江海岸,皆出现前所未有


                                 的高潮位。海门港潮高6.98米,风暴增水1.74米,破历史最高潮位纪录,海水全线漫过海塘



                                江堤。全省冲毁江堤海塘4000处,倒塌房屋1.5万间,沉损船只2094条,因灾死亡184人,



                                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其中,风暴潮最严重的台州各县因灾死亡164人。


                                          1994年第17号台风于8月21日22时30分在瑞安梅头镇登陆,风暴潮又恰与农历七月



                                十五的天文大潮相叠。飞云江口瑞安至乐清沿海皆出现历史罕见高水位;其中,温州、龙湾两



                                测站最高潮位分别达7.35米、7.43米,创历史最高纪录,重现期大于150年一遇。在台风登


                                陆地点北侧的120千米海岸带范围,均被风暴潮吞噬,沿海浪高20米,风暴潮汹涌异常,冲毁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