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自然灾异志
P. 190

面积1300平方千米,亦为米氏凯伦藻、具齿原甲藻等引发。



                                          2006年5月3—17日,舟山朱家尖东部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900平方千米,由具齿原



                                 甲藻、米氏凯伦藻引发;20—27日,渔山列岛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3500平方千米,由具齿


                                原甲藻引发。6月12—14日,洞头岛至南麂列岛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2100平方千米,由



                                米氏凯伦藻引发;24—27日,渔山列岛至韭山列岛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1200平方千米,



                                主要由旋链角毛藻引起。


                                         2007年6月27—30日,韭山列岛东部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400平方千米,由中肋骨



                                条藻引发。7月23日至8月6日,舟山朱家尖东部海域发生赤潮,最大面积700平方千米,主


                                要由扁面角毛藻造成。8月24—28日,洞头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600平方千米,由中肋骨



                                条藻等引发。9月29日,韭山列岛、南田岛外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2000平方千米;在舟山



                                东北外海域,衢山以东至浪岗山列岛间海域亦出现赤潮,面积450平方千米,主要由中肋骨条


                                藻引发。



                                         2008年5月3—4日,舟山以北海域发生具齿原甲藻赤潮,影响面积1150平方千米;16—



                                24日,朱家尖东北—中街山列岛—嵊山—花鸟山附近海域又出现赤潮。



                                         2009年5月2—7日,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海域发生赤潮,影响面积1330平方千米;19—


                                23日,长江口外、舟山北部海域出现赤潮,影响面积1500平方千米。


                                         2010年5月6—29日,大陈岛海域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养殖大黄鱼因缺氧死亡4万多



                                尾,直接经济损失68.7万元;14—27日,舟山朱家尖东部海域出现赤潮,持续14天,面积



                                 1040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东海原甲藻,呈红褐色块状、条带状分布。





                                表5-5-2-1                1981—2008 年浙江省海域赤潮记录一览表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