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自然灾异志
P. 277

第七章  生物灾异


















                                           生物灾异包括灾害和异常现象两部分,所涉范畴广泛。生物灾害主要指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对生态环境或其他物种造成的损害①;生物异常系人们所认识的生物反常行为及稀有物


                                  种、罕见现象和小概率事件等。但历代对于生物灾异的认识,亦随时代和环境变迁而异,古今



                                  认识差异甚大,如先民视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高节位分蘖、动物白化现象为祥瑞,现代则无



                                  谓;古代、近代山区视虎狼为巨灾,现代兽类多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农作物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畜禽疫病、鼠害草害及森林火灾等,则为古今不变灾害。现代依托植保技术和生



                                  物监测防治技术进步,主要农林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皆逐渐得到及时防治或有效控制。随着交



                                  通便捷和物种引进等日益频繁,生物入侵风险增加,且侵入途径多样,为害情况复杂,包括传


                                  入性畜禽水产疫病和农林病虫害、有害动植物等,成为现代生物灾害的新特点(海洋生物灾害



                                  见第五章)。










                                                                                             第 一 节   农 作 物 病 虫 害









                                           农作物病虫害为境内普遍之灾。古代至现代的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程度及流行频率



                                  等,随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品种更换而演替,亦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进步以及气象



                                  因素等影响而变化。古代田间作物以蝗、螟灾害为主,现代大规模蝗灾逐渐消匿,代之以多种


                                  虫害并发,尤其普遍使用农药和频繁开展物种交流引进以来,虫情发展趋势复杂。





                                           一、粮食作物病虫害





                                          明、清时期各县地方志共记载田间农作物昆虫灾害10余种,有蝗、螽、螣、螟、蟊、卷叶虫、



                                  蠖、蜷、蟹、蠓、青虫、黑虫、莠虫等。对古代有害昆虫进行现代物种考证,除蝗、螟、蠁等明确生



                                  物科属分类外,余皆存在多物同名或一物异名现象。民国时期,境内形成稻麦两熟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病虫害历年皆有发生,以杭嘉湖稻作区较为严重。主要病虫害仍为螟虫,常年螟害



                                  率15%左右,严重时高达50%以上。其次为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蝽象、铁甲虫、稻飞虱、稻



                                  瘟病、小麦锈病、麦类黑穗病等。病虫害较重的年份有:民国6年(1917年)秋,奉化县虫灾遍







                                        ①  生物灾害记述不包括人类疾病,即由昆虫、寄生虫、微生物以及媒介生物等感染所致的人类疾病,参阅《浙江通

                                  志·医疗卫生志》等卷。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