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自然灾异志
P. 289

续表


























                                          资料 来源:《浙江省农业志》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51页。












                                                                                          第 二 节   农 田 草 害 和 鼠 害










                                           先民自开始农耕作业,即面临田间草害和鼠类为害问题;传统农业靠人力和水灌火烧以



                                  减轻二害,现代农业主要使用机械、化学药剂消灭农田杂草和驱除鼠害。20世纪80年代以



                                 来,农业技术部门对境内农田草害和鼠害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工作,检出农田杂草89科455


                                  种;查获害鼠标本11329号,隶属1目3科13种,为农田防治草害、鼠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田草害





                                          1984年,浙江省杂草研究会成立。1987年,全省粮棉油作物草害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列



                                  入省农业厅科技计划,由省植物保护站主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并制



                                  定田间草害调查方法。继之在1989年组织菜田草害消长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1990年组织


                                  旱粮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与防治配套技术研究等,对主要杂草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和田间消



                                  长规律观察,为防除农作物草害提供技术途径。全省农田杂草共89科455种,其中田间出现



                                  较多的杂草有禾本科61种、菊科40种、莎草科27种、蓼科23种、唇形科21种、豆科15种、玄


                                  参科12种、十字花科11种,石竹科和伞形科各10种,大戟科和蔷薇科各9种,苋科、报春花



                                  科、毛茛科和堇菜科各8种,旋花科7种,藜科、眼子菜科、茜草科和千屈菜科各6种,泽泻科、



                                  水鳖科、浮萍科、百合科、茄科和荨麻科各5种等。





                                           (一 )稻田草害





                                          1986—2000年由农业科研、推广及管理等8家单位组成浙江省农田杂草研究协作组,在


                                  嘉兴、杭州、金华和温州等4个农区对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全面系统调查,涉



                                  及早稻、晚稻、单季稻、秧田等各种耕作稻制,以及直播、抛秧、旱育秧等不同类型栽培方式。



                                  结果显示:全省水稻田共有杂草41科77属131种和2个变种,其中主要杂草21科35属41



                                  种和1个变种,优势种如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矮慈姑、节


                                  节菜、牛毛毡、丁香蓼等。杂草危害以单季稻田最重,晚稻田次之,早稻田最轻。早稻田杂草



                                  群落简单,以稗草占绝对优势;而晚稻田群落较为复杂,由稗草和阔叶草、莎草共同构成群落。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