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自然灾异志
P. 290
一些杂草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直播田和抛秧田杂草危害重于常规移栽田,旱育
秧田杂草种类多于常规水育秧田。而长期使用除草剂的结果,使常规栽培稻田一年生杂草发
生程度减轻,但多年生杂草危害上升,其中稗草仍为主要恶性杂草。
(二)麦田草害
1984年,黄岩县种植大小麦15万亩,以杂草看麦娘为主的田间草害严重,歉收麦田2000
多亩。1986年,临安县杂草研究协作组调查439块不同土质类型的麦田,杂草看麦娘的出现
概率达92.48%,牛繁缕76.99%,雀舌草、一年蓬、春蓼也在50%以上。杂草覆盖度以看麦娘
最大,盖度50%以上的田块占20.96%,其他杂草盖度在10%以下。据农业科技人员对0.9
亩“浙麦2号”小麦田作的典型调查,在小麦灌浆期每亩杂草鲜重945千克,而麦株鲜重只有
540千克,小麦亩产量65千克。
(三)棉田草害
据慈溪县植保站1985年调查,棉田杂草马唐占71.85% ,通泉草占11.57% ,半夏占
8.90%,其他卷耳草、波斯婆婆纳、繁缕草、铁苋菜、牛筋草、酢浆草占6.78%;在6月中下旬,
草荒田的棉苗比正常植株高度低5厘米~10厘米,现蕾期推迟7天左右;全年草害严重的棉
田,棉花植株矮小、早衰,结铃显著减少,产量损失30%~50%。1987年,萧山县调查棉田每
亩有矶子草24.5万株,马唐草20.46万株,通泉草7.68万株,棒头草1.16万株,其他杂草
8.12万株,不同程度影响棉花产量。
(四)大豆地草害
据江山市植保站1991年调查,在大麦套种春大豆的田块中,马唐草每亩密度67.51万
茎,频度达79%,盖度为43.86%;棉花套种春大豆的田块中,马唐草每亩密度17.14万茎,频
度达98.5%,盖度10.18%。
二、农田鼠害
农田鼠害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全世界每年因鼠害损失20%粮食;全国鼠害每年
发生面积3亿亩~5亿亩,占全国粮地26.9%~34.3%。境内历史鼠害典型记载有:晋太康
四年(283年)夏,浙东田间鼠类肆虐,大为稻害,当时以鼠群繁衍之众,讹传由田蟹变化而来;
唐乾符六年(879年)春夏大旱,湖州田鼠啮食稻谷殆尽;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秋,嘉善县
田鼠千万成群,穴处食苗;清咸丰八年(1858年)四、五月间,丽水群鼠异常集聚,白昼衔尾疾
走,大路旁亦见之。
20世纪50年代,浙江曾把鼠害作为鸟兽害的一种,进行一般性防治。因同时大量捕杀
蛇类、黄鼬等鼠类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致农田害鼠发生量上升,80年代以来,鼠害日趋严
重。省农业厅调查36县(市)农田鼠害面积表明:1983年鼠害126万亩,1984年扩大到400
万亩,1985年达1380万亩;至90年代,常年发生鼠害面积1200万亩左右。据浙江省鼠情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