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自然灾异志
P. 66

旱涝灾害,1957年,金华等5个专区兴建中、小型水库300多座;实施治理杭嘉湖内涝的东西



                                苕溪分流太湖第一期工程,拓浚和新开河道7条18.8千米。20世纪50年代,全省人民大力



                                兴修水利,投入治水工程量相当于40年代的数百倍之多。


                                         20世纪60—70年代,全省防灾减灾措施以挡洪御潮、蓄排水工程为主,同时普遍推广农



                                业植保技术、加强畜牧防疫等;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倡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1970年,



                                宣传桐庐县南堡大队抗御特大洪灾的事迹,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为题,在《人民日报》《解放军


                                报》刊登文章,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省革委会)提出“远学大寨,近学南堡”口号,要求



                                全省掀起学习南堡精神的群众运动。1973年,为根治浙北平原内涝灾害,省革委会计划兴建


                                杭嘉湖向杭州湾排涝的南排工程(国家计划委员会将其列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排



                                涝受益农田350万亩,自1977年兴建澉浦长山闸始,至2000年完成主要工程,2007年完成所



                                有后续工程);批准瓯江翻水站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时为全省最大翻水站工程,1980年基


                                本建成,受益农田37万亩)。1976年,建成范洋畈电力排涝站,装机10台1550千瓦,为曹娥



                                江水系由集体兴建的最大电力排涝站。1977年,省委提出:苦干三四年,全省建设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农田2000万亩。1978年,遭遇大旱,年雨量比严重干旱的民国23年(1934年)还要



                                少;在抗旱中,机电排灌设备共提水80亿立方米,加上其他抗旱措施,全省成灾农田减至



                                 175.6万亩,仅为民国23年的1/ 12,大旱之年仍然取得粮食丰收。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成为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因素。1981年,浙江省气象



                                 台添置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设备,浙江省水文总站建成超短波报汛系统;此后,全省气象、水



                                文台站陆续开展业务现代化建设,推广应用数值预报方法等,台风等灾害的中短期预报水平


                                大幅提高。水利建设相继进入大工程时代。1991年,全长3269米的永康大渡槽竣工通水,



                                为华东地区最长渡槽,灌溉受益农田1300余公顷;东西苕溪旄儿港、浙江段太湖大堤等防洪



                                工程动工。1992年,中国首个备灾救灾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杭州救灾中心成立;湖州长兜



                                港拓浚等浙江省治理太湖四大工程全面开展,浙北水利工地每天出勤民工达50万人。1994


                                年,杭嘉湖机电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通过验收,工程历时3年,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乌溪江引水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1995年,浙江省消灭荒山成绩显著,中国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授予浙江“实现荒



                                 山造林绿化规划省”称号;全国最大的一级群众渔港——嵊泗中心渔港防浪堤工程竣工。



                                 1997年,在坎门兴建浙江省最大的群众渔港防波堤工程。是年,遭遇9711号台风袭击,特大


                                风暴潮全线刷新全省潮高纪录,浙东南的海塘江堤几被全线摧毁,海门港最高潮位7.5米,达



                                到200年一遇频率;全省倒塌房屋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98亿元。但这次台风大灾也是



                                浙江抗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沿海党政军民投入抗灾抢险,在台风来


                                 临之前,紧急转移安置132万人,海上数万艘渔船全部安全进港避风。重灾区台州有100万



                                名干部群众参加抗台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浙部队派出大批官兵支援,转移险情地段民众



                                56.4万人。其中,位居风、雨、潮最严重地段的椒江区,暴潮淹及半个城区,沿海沿江平地水


                                深2米~3米,由于全区在台风登陆的4天之前即开始组织抗台备灾和宣传动员,有效地避免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