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自然灾异志
P. 62
变化、农作物品系更换而改变,亦受栽培技术、病虫防治措施以及气象因素等影响。1987年,
浙江农业大学调查全省虫害种类,整理出有害昆虫21目281科3961种;据1989年调查,全
省农作物病虫害计3796种。
粮食作物病虫害以平原稻作地区比较普遍,近代主要病虫害仍为螟虫,常年螟害率15%
左右,严重时高达50%以上;其次为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蝽象、铁甲虫、稻飞虱、稻瘟病、小
麦锈病、麦类黑穗病等。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病虫害随耕作改制和品种更迭而出现新
变化,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病毒病、麦类
赤霉病、稻曲病等。其他还有多种局部为害严重的病虫害,有些属于新传入病虫,有些尚处动
态发展过程,主要有稻秆潜蝇、稻蓟马、稻蝗、稻苞虫、稻螟蛉、褐色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条
纹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经济作物病虫害有多种。棉花虫害主要有棉蚜、棉红铃虫、红蜘蛛、棉铃虫、棉盲蝽等。
柑橘虫害主要有螨类、锈壁虱、蚧壳虫、潜叶蛾、吸果夜蛾、橘蚜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杀螨剂等农药更新换代,加上果园管理粗放,柑橘病虫种群变化,常年病虫发生趋中偏重
态势,病害上升;其中,螨类害虫以柑橘红蜘蛛为主,蚧类害虫以长白蚧、红(黄)圆蚧为主,而
潜叶蛾类、叶甲、柑橘粉虱等原来次要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柑橘黑点病成为危害最严重的
优势生物种群,疮痂病、溃疡病、炭疽病等亦时有发生。茶树主要虫害有茶毛虫、茶尺蠖、茶黑
毒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茶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蚧类、茶蚜、茶橙瘿螨等;主
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等。桑树病虫害大多分布于浙北平
原,主要有桑萎缩病、桑芽枯病、桑赤锈病、桑粉虱、桑野蚕、桑尺蠖、桑象甲、桑毛虫、桑叶螨、
桑天牛等。蔬菜病虫害历年变化较大,从90年代后期开始,蓟马、红蜘蛛、潜叶蝇、烟粉虱等
小型害虫成为主要虫害,发生区域逐年扩大,危害性明显上升;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普遍
发生;经济价值较高的瓜果蔬菜长年连作,导致枯萎病、蔓枯病、青枯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
等土传病害加重。
鼠害严重耗损粮食,省内农田鼠类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76.2%;各区域主要种群为:杭
嘉湖、宁绍平原为黑线姬鼠,部分为褐家鼠;浙中丘陵地区为黑线姬鼠;浙南沿海地区为黄毛
鼠,部分以黑线姬鼠占优势。此外,在萧山等棉麻稻混作区,食虫目的臭鼩亦占一定比例。20
世纪80年代以来,鼠害日趋严重。浙江省农业厅(以下简称省农业厅)调查36个县(市)农田
鼠害面积:1983年鼠害126万亩,1984年扩大到400万亩,1985年达1380万亩;至90年代,
常年发生鼠害面积1200万亩,全省每年损失粮食100万吨。进入21世纪,鼠情多有反复,
2003年全省鼠害中等偏重,大部地区鼠密度在防治指标以上,其中,经济作物鼠害率3%、小
麦鼠害率4%、水稻鼠害率2.7%,相比前几年有所上升。
森林病虫害以马尾松毛虫居多,竹螟次之。近代以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山地次生林被大
量采伐,代之以针阔混交林或针叶纯林,森林生态系统发生逆性演替,森林病虫害亦相应趋
重,马尾松毛虫、竹螟、竹卵圆蝽、山核桃干腐病、柳杉毛虫、毛竹枯梢病等相继成灾。20世纪
60年代起,省内陆续发现外来森林病虫害,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等先后入侵成灾,仅松材
线虫病为害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超20亿元;红棕象甲、扶桑绵粉蚧皆为21世纪以后新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