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自然灾异志
P. 64

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代天文观察在历代自然灾异记录中居首要地位,剔除其无意义的“天人感应”史观以及



                                与气象混为一谈的内容,记录保存的大量当时肉眼所及的所有天文现象,留下许多可供现代


                                科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如有关太阳黑子、超新星等的记载。而更多与省内密切相关的天文灾



                                异当属流星陨石现象,民间俗称陨石为“天狗星”坠地,首例记载为东汉汉安二年(143年)诸


                                暨陨石。典型记述有:南北朝齐永元三年(501年),大陨石坠太湖中,声如雷鸣;唐广明二年



                                 (81年)七月,杭州连续九夜出现流星群;明正德八年(1513年)七月,龙泉县空中陨二火块,
                                   8


                                烧房屋40余家,死亡20人;清康熙五年(1666年),流星陨落富阳县姚家坂屋后,巨声如雷,村


                                 民发掘一块青黑色陨石,大如斗,解送省城,收藏于藩库;同治元年(1862年),镇海县发生一



                                次骇人事件,有大流星坠入东北海中,光芒闪烁,声响如雷,海水沸腾等。历代又多有天鸣、天


                                鼓鸣、天炮、天爆等记载,或喻为晴空霹雳,泛指天空中非雷暴等气象因素所致的巨大响声,多



                                数为晴空背景中流星进入大气层产生的爆裂声。



                                         在所有历史自然灾异记录中,气象和水文灾异数占2/3以上,除灾害部分外,异常记录同



                                样居多数。其中以连续阴雨和无雨灾异最为频繁,自三国吴嘉禾五年至清宣统三年(236—



                                 1911年),记载浙江长时间无雨过程122例,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出现最长连续无雨120


                                天;宋嘉祐六年至民国37年(1061—1948年)共记载长连阴雨过程308次,平均近3年一遇,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持续最长连阴雨100天。此外,“天雨异物”的记载也相对频繁,指大



                                气层中除正常降水以外所有降落的异常物质,共记载23种202个例或过程。这些异常物质



                                包括沙尘、植物种子、虫、毛絮、金属以及红色或黑色降水等,皆来源于地面,由大风或龙卷风


                                等卷起,输移至空中降落。



                                         雨土,即现代所说的沙尘天气,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时,称沙尘暴,一般均为轻微的


                                浮尘天气。全省历史记载严重沙尘78次,首例出现在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元至元二十



                                八年(1291年)三月,杭州遭遇史上最重的沙尘天气:整天太阳昏暗无光,尘雾四塞且带有刺



                                激性,人至丈余外即不能辨认,屋瓦和室内家具都蒙积一层厚灰。类似历史沙尘暴发生过多


                                次,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海盐县沙尘暴室内所积尘沙最厚竟达“一二寸”。严重沙尘天气



                                记载多数出现在浙北,最南到达瑞安。1949—2010年,全省沙尘天气观测记录年平均浮尘2


                                天~4天,但未出现过沙尘暴现象。



                                         浙江古代记载天降植物种子75例,首例为唐垂拱四年(688年)出现在台州的“雨桂子”



                                现象。植物种子包括谷、黍、粟、麦、豆、草子、果核、黑子等,其中以“雨豆”现象较多,有52例;


                                有时降落量很大,对豆粒性状也有描述,如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闰五月,於潜县黄塘地方



                                “雨豆竟夜”,豆粒可食,乡民扫取,解送省衙;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临海雨豆3次,自郡



                                东至沿海200余里都有发现。此外记载雨红水、黑水现象32例,自然来源包括昆虫分泌物、


                                 富含氧化铁的地面水以及一些不明污染物。



                                         古代水文异象主要记载为潮汐反常、内陆水体水无故腾涌这两种现象。潮汐异常有潮复



                                至、潮不至、钱塘江涌潮衰减等现象,与沿海或河口水底地貌变化、海上气旋活动及远场地震


                                等因素有关,如明隆庆三年(1569年)七月,钱塘江涌潮消失,至隆庆六年四月始恢复汹涌澎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