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自然灾异志
P. 94

来少旱的温州各县早稻尽枯,晚稻虫伤,民大饥,贫者掘白土杂草蕨为食,患胀满而死亡。接



                                着旱灾频频出现,嘉庆十九年浙北梅雨稀少,杭嘉湖及衢州21个州县旱情严重,米价踊贵,海



                                盐、海宁饥民以草根树皮为食,抢劫四起。嘉庆二十一年夏,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四府属大


                                旱,浦江县酷旱至90天,稻麦杂粮一概荒歉。嘉庆二十四年,杭嘉湖夏秋连旱,海盐县旱至河



                                底龟裂,人皆大困;次年,宁、绍、台、金、衢、严、处、温八府属夏旱,晚稻多枯,以东阳县灾情尤


                                甚,饥民流离他乡,饿殍无算。此后接踵干旱,几乎每隔数年即出现一段连续多旱灾时段,对



                                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冲击。旱情尤其严重的有:道光八年(1828年)、十二年、十五年、二十六



                                年;咸丰二年(1852年)、四年、六年;同治二年(1863年)、三年、五年、十二年等。光绪年间


                                 (875—1908年),旱灾时有发生,以光绪初年和末期为两个旱情相对多发时段。
                                   1




                                          (五)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夏秋,富春江、新安江沿线及金华一带亢旱70余日,溪流尽涸,赤地数



                                百里,早、晚二稻皆荒歉。此后10余年,旱情相对平缓。民国18年,全省皆出现干旱,宁、绍、


                                 台春夏50余日不雨,河水干枯,贫民枵腹沿途求乞;天台、临海、瑞安三地旱灾尤重,几乎颗粒



                                无收。民国23年夏,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大旱,赤地千里,太湖水涸,露出湖底古代民居遗



                                址;全省76个县除平阳、乐清、瑞安、玉环、庆元5个县外,普遍受灾,灾情较重者47个县,尤


                                 以金、衢等20个县受灾最惨;长兴旱荒粮田35万亩,减产九成以上,极贫灾民75866人,次贫



                                灾民60270人,又非救济不能存活者7657户36009人;诸暨有灾民26万人;全省因灾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3亿元。进入20世纪40年代,旱灾尤其频繁。民国29年,浙北及宁、绍、台四地


                                春夏大旱,宁波连旱100多天,嵊县86天滴雨不下,灾甚者减产十有八九。民国31年,宁波



                                各县亢旱严重,收成不及五成,奉化灾民有2.8万人。民国33年,全省50个县旱灾,总收成


                                不及七成。民国34年,全省32个县旱灾,总收成不足五成;常山县两度干旱,计140天。民



                                 国36年夏大旱,全省1/ 3的地区被灾,大多为沿海各县,兼螟害猖獗,收成大减。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累计受旱农田20113.4万亩,年均324.4万亩;其


                                 中,累计成灾9701.9万亩,年均156.5万亩。历年影响较重的夏秋干旱有19年,包括严重干



                                旱8年。



                                         1953年6月下旬至8月底,全省各地雨量比常年减少25%~60%,金、衢2个地区水库


                                多数干涸;嘉兴、宁波、温州3个地区小河干枯见底;舟山地区饮水困难;全年累计受旱农田



                                 1073.2万亩,其中减产三成以上的有579.1万亩,29.8万亩绝收。1961年6月中旬至9月中



                                旬,全省雨量比常年减少45%~80%,不少地区江河断流,塘库干涸,群众吃水困难;受旱面


                                积1223.9万亩,其中,43万亩水稻枯萎,60万亩晚稻和100万亩秋杂粮无水下种。旱情以温



                                州、丽水、宁波、金华、杭州、嘉兴、湖州最为严重。姚江水位陡降,致江岸崩坍113处。1967



                                年6—10月,全省雨量普遍减少35%~80%,而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雨量仅92毫米,比


                                 民国23年同期还少23.9毫米,旱期最长地区达130天以上;曹娥江、姚江、金华江、江山江、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