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龙港镇志2009
P. 136
- 94 - 龙港镇志
土地出让金和公共设施费的收入,为改善龙港投资环境提供了较充足的资金。
其他公共设施建设 龙港镇公共设施建设筹资,除了采取上述级差地租,以公共设
施费为名收取土地使用费外,还采取合股投资和无偿捐资等形式。(1)合股投资。 城镇
建设中,文化、教育、工厂、商店、码头、仓库等配套工程,让经营大户、企业家以股份形
式投资。 到 2009 年止,镇内有 20 多个专业市场、68 所幼儿园、2 所中小学、4 所中医院
均由社会力量承办。(2)无偿捐资。 为了尽快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起来,镇里成立集资办
学委员会,鼓励镇属各村捐献 3~5 亩地,驻镇单位和经营大户捐资办学,政府以立碑
留名、发匾纪念、列席镇人大会议、发光荣证等予以表彰。 到 1994 年,仅教育基建投入
就达 5000 多万元,其中地方无偿集资占 95%。
以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了龙港城市化发展步
伐。
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龙港实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后,改变了二元户籍结构,实现一体化管理,使城乡
分割造成的公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权利和义务不合理状况得到消除。 同时,也解决
了城镇建设中人口集聚问题。
建镇之初的龙港,只有 5 个村和 6000 多本地农民。 要建镇,先要解决人源问题。 到
哪里去组织人? 如果按惯例建一些公司,办一些企业,增加一部分职工,到 21 世纪初人
口也只能增加到 1.5 万人。 镇委、镇人民政府决定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在农村搞
集镇建设应该依靠农民的力量, 因为农村集镇建设和农民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城镇为他们配套服务,他们的
商品需要到市场销售,原材料需要到市场购买,资金需要在市场周转,信息需要有市场
传递。 应该鼓励、支持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开店办厂。 然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对土地的
依赖关系很强,让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农民离乡别土,进城务工经商,并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龙港镇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欢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1984 年 7 月 14
日,在《浙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作了报道:《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四方能人,龙港镇也来
了个对外开放》,公布镇委、镇人民政府制订的鼓励进城开业的优惠政策。 同时,“依靠
地皮优势,发挥嘴皮作用”,由书记、镇长带领,成立 13 支宣传队,携带规划图,先后四
次分赴全县 12 个区镇宣传龙港的优势、发展前途及优惠政策,并成立欢迎农民进城办
公室。 农民进城的种种疑虑终于被打消了。“龙港热”像一股无处不到的旋风,通过大海
报、广播喇叭,搅得苍南等地到处议论成河。 农民们看到了龙港的未来经济效益,纷纷
涌向龙港镇。 到 1984 年底,就有 3 省 7 县 5000 多户农民申请进城建房落户。 此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