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龙港镇志2009
P. 207
第五篇 城镇建设 - 165-
规模,近期控制在 25 公顷以内,远期为 126 公顷。
方 针
贯彻“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方针,把附近的乡、村、居民点的
建设纳入本规划内容之中。
交通运输
港口客运站、内河客运站和汽车站尽量靠近,以利集散和联运;内河航道进行客货
运功能分工。 对外交通的进港公路在鳌江咸园地段架桥过江,与 104 国道线连接。 建桥
之前,暂用轮渡。 内部道路主干道采用十字路形式。 红线宽度为 22 米,东西向道路结合
地形,沿河布置,体现水乡特色。
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港区用水,先改装了下埠深井的设备,使其日出水量由原来的 1500 吨增加
到 2400 吨。 铺设了从龙江水闸到方岩下全长 2162 米的自引力压力水管。 1983 年 9 月
1 日,龙江自来水厂开始向方岩下方向送水。
港区的用电时由龙江公社机电站接线供应。 1983 年 7 月,县财政拨款 180 多万元,
在龙翔中路建成 35 千伏变电所,解决港区建设用电问题。
1982 年 8 月至 1983 年底,根据港区总体规划共建成 6 段简易道路,总长 4000 米,
县财政先后拨款 20 多万元。 其中 1982 年 8~12 月,建成从方岩下老街沿江边堤塘往
南至县水产局办公楼 (即今江滨路中段)约 600 米;从江滨路往西至河底高河边(即今
龙跃路东段)约 400 米;1983 年 1~6 月,建成自龙跃路往南至金钗河龙江水闸边(即今
龙翔中路)约 1000 米;龙翔中路往东至江边(即今镇前路)约 400 米。 1983 年 6~12 月,
建成 2 条简易道路。 即从龙江水闸往南至江口村岱头河边(即今龙翔中路)约 1200 米,
自龙翔中路往东至江边第一码头(即今海港路)约 400 米。
1983 年 10 月,位于龙江渡口上游 200 米处的一号货运码头开始兴建,总投资 230
万元,由县财政拨款。该码头设两个 100 吨级泊位,并建成 1300 平方米的仓库、2000 平
方米的堆料场、占地 3500 平方米的煤场。 1984 年春,位于金钗河村陡门浦南侧 200 米
处的龙申客运码头动工兴建,于 1986 年竣工,总投资 82 万元。 此外,在方岩码头、搬运
码头和龙江渡口码头,先后建成物资仓库 10 多座。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苍南县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也陆续在港区投资建设。
1982 年冬至 1983 年 6 月, 获准在港区建设的有 37 家国有商业公司、59 个工程项目,
总投资 577 万元,其资金来源基本上来自国家,包括省交通厅、商业厅系统和县财政拨
款、企业自筹资金。 至 1983 年冬,21 家国有商业公司、2 家国有饭店和银行、财税、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