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龙港镇志2009
P. 255

第六篇 交通 邮政 通信                                 - 213-


               1800 米,如今为1000 米左右。 昔日是横阳古道上的第一渡,为古道南北必经之渡,建于
               元大德十年( 1306)。 后因两岸码道倾坍,提控多目(地方官名称,蒙古语)滕天骥在民众
               乐助下捐修,北岸码道长 120 丈,南岸加倍,高宽各 7 尺,两岸建有石拱门,额曰“平安

               渡口”。元延祐四年(1314),郡守赵凤仪重修。明弘治二年(1489),平安渡被飙风所毁。至
               明弘治四年,知县王约令重修,并在渡口设官船,雇渡夫 4 名,给以工食。 清康熙十七年
              (1678),宋汛把总胡大倡捐兵民帮助,在平安渡南岸用长石重砌码道 50 余丈。 清康熙
               五十七年(1718)十二月十八日申刻,大风覆舟,溺死 50 余人。 清乾隆年间,知县何子祥

               置大船 4 艘,分泊两岸,雇渡夫 4 名,负责渡运,事故仍不止。乾隆三十二年(1767),陈淑
               兰等在南岸创建登岸亭,建厢房 6 间,床榻俱备,以供渡客。 后林正銮重修。 清光绪三十
               三年( 1907),颜万成等募捐再修。 后来,方岩下的安澜渡兴起,平安渡逐渐冷落。 建国初
               期,仅靠两只“马龙”摆渡,1965 年后改由木质机动船渡运。 后经多次拨款修建码道。
               1990 年,两岸码道各长 80 米,宽 3.2 米,有 12 吨渡船 3 艘,日渡千余人。 2007 年,机动

               渡船 1 艘,50 客位。 是年起停航。
                   新 渡 位于鳌江下游新渡村北,与鳌江镇雁门村对峙,南北两岸均为简易码道。 南
               岸道长 30 米,系清同治末期由新渡村民集资建造,轮流摆渡为副业。 渡口旁有平安亭。

               本村民过渡免收现钱,待秋晚两季稻禾登场,按人丁收取稻谷;外地客旅渡资,一般 3~
               5 文,视人数多少而异。解放后,村民再次集资重建渡口。1988 年始,过渡者日超 2200 人
               次。 后两岸新建了候船室和浮动钢质码头,添置了钢质渡轮。
                   殿后渡      即钱家浦渡,清光绪十四年(1888)黄汉薪始建,旁有待潮亭,北岸是鳌江
               镇垂杨埭头。 解放后,因殿后有粮库、米厂、油库,此渡仍在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

               着进港公路和龙港大桥建成通车,殿后渡才废弃。
                   平澜渡      即钱南渡,位于沿江办事处浦后村。 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北岸为钱仓
               镇。 时有渡船 1 艘,渡夫 2 名。 解放后,曾有渡船 2 艘,6 吨位,12 匹马力。 随着龙港大桥
               建成通车,平澜渡已被冷落。

                   三垟渡      位于湖前办事处直浃河埠头,对岸是钱仓镇小三垟村,建于清道光十八年
              ( 1886)。 这里曾是江南百姓往返南北港的主要渡口。 自岱口大桥建成通车后,此渡随之
               冷落。
                                               渡口状况一览表

                                                  渡船状况           经营单位
                 渡口名称            地 址                                             建渡时间
                                             船    吨   马力 客位 性质 人数
                  龙江渡         龙江乡江口          4    68   100   50 集体 24        元大德十年(1306)
                  方岩渡           方岩村          5   150   300  600 全民 49        清同治七年(1868)

                   新渡         沿江乡流浦          2    10   24    20 个体 14        清同治三年(1864)
                  浦西渡         沿江乡浦后          2    6    12        集体    7    清光绪十二年(1886)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