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8 - 龙港镇志2009
P. 378

- 336-                             龙港镇志








                                     第十二篇 农 业







                   龙港镇地处江南水网平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以稻谷为主的
               农作物种值,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

               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变生
               产关系,兴修农田水利,改革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生产
               有了发展。 但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干扰和忽视多种经营,经济效
               益明显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并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

               民生活显著改善。 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从 1985 年的 284 万
               元、1843.5 吨、526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2567 万元、31903.21吨、11188 元, 分别增长
               113.67 倍、20.11 倍、26.9 倍。





                                               生产关系变革


                   土地改革

                   解放前,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广大农民少地或无地可耕,靠租种地主富农的
               田地,深受其剥削。 地主地租剥削形式有三:一为“二、五租”(即每 2.5 袋,50 斤为袋,每
               亩交租谷 125 斤);一为“三袋租”(每亩交租谷 150 斤);一为“五袋租”(亩交租谷 250
               斤)。 正常年景,一般亩产稻谷 400 斤上下,交租、牛工、谷种,所剩口粮不过三分之一,

               若逢灾年歉收,寅吃卯粮,粮债累负。 贫农为生计所逼而吃青、卖青。 地主富农乘人之
               危,“间生”借谷一百,稻熟还谷百五。 地主除土地出租外,还有雇工耕种。 富农大都雇长
               工,大忙时再雇短工,户主附带劳动。 富裕中农则自己参加劳动,亦有雇短工,或忙时雇
               散工(习称相帮客,割稻客)。 常年被雇工者即雇农。
                   1949 年冬,开展反霸、退扎、减租减息运动。 同时,清算地、富、反、坏分子对广大劳

               动人民压迫与剥削的历史,打击了地主的威风,并在农村中建立基层政权及农民协会、
               民兵等群众组织,培养农民积极分子,为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1950 年 10 月,平阳县在
               平等乡进行土地革改试点。1952 年 2 月,境内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自始至终贯彻执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