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0 - 龙港镇志2009
P. 410
- 368- 龙港镇志
巢。 半番鸭,因不产蛋,故又称骡鸭。 其特点是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但由于配种
难,受精率低,故发展不快。
肉 鸽 1987 年,原沿江乡陈时钊从深圳引进美国杂交王肉用鸽 300 多对,创办
了苍南县第一个肉用种鸽场。 2000 年 1 月,湖前东河村村民李传记购进 4 月龄大的肉
用种鸽 160 对,养至 6 月龄时开产,每对种鸽年育乳鸽 5~6 对。 至 11 月已育乳鸽 1500
多对,除提供给亲友 100 对作种用外,其余全部留下来给自己培育种鸽发展种鸽场。 是
年,龙港境内有养鸽户 4 户,包括李传记种鸽场有种鸽 1800 多对。 2009 年,全镇专业养
鸽户未作专项统计。
境内禽病约有 30 种。 鸡的病毒性疫病有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
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腺病毒感染等;细菌
性疾病有支原体病、禽霍乱、鸡白痢、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鸡副伤寒、
坏死性肠炎、真菌(霉菌)病等;寄生虫病有鸡球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黑头病等;鸭的
病毒性病有鸭瘟、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细菌性病有鸭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大肠杆菌败
血症、鸭疫等;寄生虫病有鸭球虫病、雏鸭鸟蛇线虫病及棘头虫病。 除以上各类疾病外,
还有各种中毒病和饲养管理、气候等原因引起的营养性疾病。 禽病发病多、危病重的有
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霍乱、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真菌病和鸡
球虫病等,鸭的病毒性肝炎、禽霍乱和鸭瘟等。 禽病的发生流行,一般没有年份、季节、
地域和品种间的明显差异,而与饲养管理、设施条件、防疫技术、饮料质量、水质等因素
关系密切。 在未形成商品化生产以前,农村养禽以农户饲养为主,因当时缺乏有效的防
治措施和完善的防疫制度,几乎年年流行禽病,尤以“两瘟一病”(鸡瘟、鸭瘟、禽霍乱)
为烈。 70 年代末,规模养禽专业户、重点户开始出现,禽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80 年代
开始,全面推广禽病防疫程序后,鸡新城疫、鸭瘟得到有效控制,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
囊病至 21 世纪初基本灭绝。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经采用禽霍乱疫苗两次接种免疫和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等预防措施,控制效果良好。 鸡白痢和鸡球虫病主要危害雏鸡,
推广离地饲养后,饲养环境得到了改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 自采取综合防疫措
施后,其他一些危害较大的未能形成区域
1984 年~2009 年龙港镇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 牛(头) 家禽(羽) 畜禽产品(吨)
年份 其中
出栏数 存栏数 出栏数 存栏数 出栏数 存栏数 肉类 禽蛋 牛奶
水牛 黄牛 奶牛
1984 301 261 12 6 6
1985 357 289 16 5 11
1986 598 345 20 7 13 14661 14805 30
1987 393 417 21 11 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