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5 - 龙港镇志2009
P. 415
第十三篇 渔 业 - 373-
鱼 类 主要有带鱼、小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龙头鱼、梅童鱼、银鲳、乌鲳、兰点、
马鲛鱼、鲇鱼、鳓鱼、鲈鱼、黄姑鱼、绿鳍马面鱼等。 主要淡水鱼有鲢鱼、鳙鱼、草鱼、餐
条、泥鳅、黄鳝、鲤鱼、鲫鱼等。 名贵鱼类有鳗苗、鳗鲡等。
虾 类 主要有中国毛虾、高脊管鞭虾、中华管鞭虾、脊尾白虾 、日本沼虾等。 人工
养殖的虾类有对虾、长毛对虾、脊尾白虾等。
蟹 类 种类很多,其中经济蟹有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等 3 种。
锯缘青蟹 全年均有繁殖期。 10 月交配,翌年 3 月抱卵,4~5 月产仔,7~8 月进行
第二次产仔,最肥在冬季。 是龙港滩涂蟹类中的主要捕捞对象。 全年均有捕捞,但以春、
夏、秋三季为主。 年产量比三疣棱子蟹稍逊,居第二位,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
三疣梭子蟹 俗名江蟹,是一种凶猛贪食的杂食性动物,生长快,繁殖力较强,具有
越冬产卵洄游规律。 有春季产卵和夏季产卵之别。 3 月,亲蟹向近海、浅海域作索饵、产
卵涸游 。 4~5 月,在水深 30 米的海域产卵。 5 月,浅海海域始见亲蟹。 7 月下旬,亲蟹
作第二次产卵涸游。 经交配后的雌蟹腹部肚脐由三角形变成椭圆形,性腺迅速发育丰
满,成蟹和膏蟹时,即为主汛期。 境内捕捞梭子蟹主要渔具为六指流刺网。 1994 年引进
蟹笼捕捞。
中华绒螯蟹 每年秋冬季在咸淡水中进行交配,翌年春在海中产仔,幼蟹溯河上
游,在淡水中生长生活。 捕捞期主要在秋冬季,年产量较上述两种少,占第三位。 龙港沿
海闸门附近,自然蟹苗非常丰富,每年春季捕捞。 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高级营养佳品。
爬行类 龙港镇及其相邻海域和淡水内,主要有海龟、平头龟、甲鱼、水蛇类等。
水母类 镇区海域水母类有海蜇和白 2 种。
海洋捕捞
海洋捕捞业是龙港镇渔业的主体,源远流长,它历经采捕业、笼壶渔业、定置张网
业、耙刺渔业和对、拖、围渔业的发展阶段,敷、掩、张、流、钓、拖、围齐全,作业形式多
样,历来是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其产量、产值占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 70%以上。 1984
年,海洋捕捞产量 68 吨。 1990 年,产量 3231 吨,2000 年,产量 5849 吨。 2009 年,有机动
海洋捕捞渔船 138 艘,其中灯光敷网渔船 19 艘、单拖渔船 14 艘、刺网渔船 14 艘、其他
小型渔船 91 艘,渔业总产量 4563///吨,产值 9495 万元。 主要是鱼类,产量 3411 吨,占
总产量 76.43%。
渔民与渔村
境内渔民劳动力人数,随海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情况而增减。 1983 年 2631 人,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