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45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77·
力发展茶园,为村民一大收入。2005年全镇茶园总面积183.53公顷,采摘面积175.67公顷,茶叶总产
565.3吨。全镇茶园,过去鲜叶采摘后多为手工烘揉制作茶叶,生产效率低。21世纪后已改为自动烘干
机作业的加工点加工制作。2005年全镇有专业茶叶加工点30多家。
2001年冬在湖沿村进行农田土地平整试点,挖沟修渠、铲高填低、规范田块。经过4年努力,全镇
平整土地933.33公顷,实施了土地田园化。
2005年全镇农业产值中养殖业占45%,以养猪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
类需求增大,养殖户相继引进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优质猪种,饲养量和产值均有较大提高。
刘宅村为养猪示范村,年出栏数200头以上有10多户、全村年出栏数3600余头,年收入达360万元。自
1986年至2005年,全镇年饲养量由5310头增加到42852头,产值由306万元增加到2486万元,均增长8
倍。鸡、鸭等禽的养殖量也较大,2005年,鸡41万羽、鸭3.8万羽。
80年代泉溪乡创办猪、鸡、鸭等颗粒饲料加工厂。2005年已发展到十多家,全镇饲料加工业产值
580万元,利润100万元。其中,畜王饲料公司2004年产值120万元,饲料销往金华市各县。
工业 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泉溪镇山区盛产毛竹的多数村庄有造纸手工作坊,新中国成立后被
机械化的造纸工业所取代。70年代初,泉溪乡工业企业有:一家拥有2台中型拖拉机和部分零配件的农
机站,一家拥有1台车床和1台冲床的农机厂,大塘口萤石采矿队。80年代,乡办企业开始兴建,泉溪
乡的丝厂、绸厂、汽酒厂、饲料厂、塑料厂、华莹制衣厂,项店乡的武义铝合金厂陆续创办。位于金
岩山的泉溪丝厂1982年1月建成投产,1983年7月经省计经委批准,列为省定点企业,更名为“武义丝
厂”,其生产的“白厂丝”为部优质产品。1991年,职工500多人,年产值实现1288万元,利润170万
元。原“泉溪公社砩矿”,在大塘口大平岗年采掘量2.54万吨,年产块精矿4900吨。西陈村的武义铝
合金厂创建于1988年,生产铝合金锭、铜棒,是市重点骨干乡镇企业。乡办企业成为镇工业发展的主
体。199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1995年达到23266万元。
1997年,王山头村利用该村闲置的荒滩出让,招商引资。永康商人吕世明投资14万元创办泉溪五
金铸造厂,为武义县最早引进的外地企业。第二年,又有10多家企业来该村落户。1999年,武义县政
府将其列为永武工业走廊工业小区。此后在政府引导下,个体私营企业在全镇遍地开花,形成了王山
头—茆角、泉湖、金岩山3个工业功能区。2005年年末止,全镇有工业企业503家、从业人员8437人,
工业总产值147894万元,利润总额9443万元,实缴税金4413万元。
五金机电起步于1996年,开始多为制造炉头、铝锭等初级产品的小企业,经多年发展,现在形成
一个涵盖园林工具、汽摩配件、机床制造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群。2005年全镇共有五金机电企业
120家,总产值113119万元。其中麦克园林机械公司,生产园林工具,2005年产值11371万元,实缴税
金505万元。曙光实业公司,制造汽摩配件,2005年产值5820万元。
80年代已有泉溪企业涉足运动休闲领域,生产制造一次性塑料杯、文具用品、卫生洁具等产品,
现在以生产保温杯、滑板车、开瓶器、电动车等为主。2005年,有该类企业185家,从业人员3158人。
其中保康日用品公司生产保温杯,2005年产值16740万元,税金1031万元;阿波罗休闲用品公司,主要
生产滑板车,2005年产值11634万元,利润217万元;中润公司生产开瓶器,2005年产值9198元。
来料加工业主要加工圣诞服装、扣针、钢扣、伞配件等,2005年全镇共有加工企业80多家。圣和
工艺品公司从事圣诞服装加工,下属加工户70多家,从业人员220人,2005年年收入达164.1万元。武
义县晴雨伞下属生产企业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加工企业从事伞骨等配件加工。2005年全镇伞配件厂10
多家,产值5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