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46
·78· 第一编 建置
商业 明正德元年(1506),武义已有“七行八市”,泉溪为8个市之一。1983年4月23日泉溪重新
开市,市日为农历的逢五、十日,市场面积3520平方米,设有禽畜市场、小百货、竹木交易和蔬菜市
场,每逢集日,货物云集。
1991年,清泉街路面加宽,水泥硬化为商品街。1996年,拓宽镇政府前的勤政路,镇区有清泉
街、泉丝路等13条;江西巷、珠泉巷等14条,故称“十三街十四巷”。2005年,勤政路延伸工程立项
建设。建成后镇区将与武永二线、金岩山工业功能区连为一体。
人文
早在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理学名儒巩庭芝从山东须城迁来武义南乡(今泉溪巩宅村)
居住,以所学教育武义人士。其子孙巩湘、巩丰、巩嵘皆为著名文人。泉溪镇当代教育事业发展迅
速,2001年1月,泉溪镇通过县级教育强镇验收;2001年12月,通过市级教育强镇验收;2003年9月,
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
教育
泉溪小学、瑶村小学创建于20年代,历史悠久。1969年,村村办小学。1999年,撤并村小,留
泉溪、江山、王山头、项店、瑶村5所完全小学。1991年加拿大籍华人王昌真捐资102万元建瑶村小学
“介夫楼”一幢。香港沈炳麟捐资59733元建项店小学“庆同楼”一幢。2005年存泉溪、项店、王山头
三所小学。
1968年,建泉溪、江山、王山头、西陈、瑶村5所初级中学。1980年,撤并为泉溪和项店两所初
中。1999年秋,项店初中并入东皋中学。2005年秋,泉溪初中并入东皋中学。
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于1986年12月,为泉溪镇培训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
先进集体。现为省二级成人技术学校。
至2005年,全镇有幼儿园(班)11所,幼儿基本入园。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儿童250人,幼教员工11人。
科技 1990年5月,车苏村青年李明焱被国家科委选送到日本北海道富良野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
心研究深造。2004年,麻蓬村引进大棚西瓜栽培,为武义县科技计划项目:西瓜8424品种,早熟栽
培技术研究,由省农科院技术指导,县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站技术实施,县拨款2万元支持该项目开
发生产。
卫生 1973年组建泉溪公社卫生院;1992年西陈卫生院并入,成立泉溪镇中心卫生院。1998年,
泉溪镇中心卫生院被评为一级乙等医院,设有内、外、中医、妇产、X光放射、B超、化验、注射、急
诊、住院等科室。下设西陈、王山头、泉三3个卫生服务站,14个村级卫生室。2004年5月1日起,全镇
推行农村医疗保险;2005年参保人数18749人,占全镇人口的91%。
文化 泉溪镇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名闻遐迩的有“巩宅花鼓”,泉三村的“大头和尚”,盛岭
下的“布龙”狂欢和“李皇老爷”出游,宅园的“舞狮”、“叠八仙”等,均颇具特色。1974年建立
泉溪公社文化站,1983年建立项店乡文化站,1998年两乡合并成立泉溪镇文化站。
1970年,采用自筹公助办法,成立公社广播站。通村率达100%,通响率达95%。1995年光缆开
通,有线电视分4期进行,2005年全镇开通,用户4100户。
电影放映队1975年12月建立,1999年9月终止。
泉溪镇人文古迹众多,主要有:
水碓周窑址 位于阳丰村水碓周自然村,有8条五代时期的窑床,产品有碗、罐、壶、瓶等,瓷土
精细,胎薄而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