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50
·82· 第一编 建置
前都点检,掌握兵权,陈厍与赵匡胤途中相遇,情投意合,建议统一国家,由赵匡胤负大任,积蓄力
量,以待时机。显德七年(960),与石守信、陶谷等发动陈桥驿兵变,陈厍等将校拥赵匡胤为皇帝,
称为宋太祖,先后平定荆南、南汉、江南等地,群雄相继灭亡,结束了五代以后50余年的分裂局面,
建立了宋代统一的国家。赵匡胤感于陈厍的功勋,建隆二年(961)敕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殿中侍
御史、特进上柱国(为勋级中最高一级)。淳化五年(994)5月,陈厍卒于河南开封,宋太宗敕赐葬
祭,尸身辗转运回老家少妃安葬。后人为纪念陈厍,建庙塑像,以示敬仰。现已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邓氏宗祠 在金岩村,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主体建筑为方形,泥木结构。正门进去分别为门厅、
戏台、天井、正堂,两侧厢房为两层建筑,与戏台相连相通;正堂为一层建筑,高大而宽畅,正堂与
两厢房交界处各设有一侧门。戏台顶部为八角斗拱形,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戏台背面屏风为木制镂
空雕嫦娥奔月造型,形态逼真,戏台边的小柱顶上是惟妙惟肖的狮子造型木雕。
“千斤棚”遗址 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时,日本侵略军欲经新宅前往丽水,在乌门与
金岩村交界的黄坑岭头地段只有一条小道,非常陡峭,且是日本侵略军的必经之路,军民事先用绳索捆
好木架,与路边的树木相连,并在木架上堆放数以万计的大小石块,俗称“千斤棚”,等日本侵略军靠
近时,砍断绳索,整个木架轰然倒塌,飞滚的石头顺着狭窄的山道砸得日本侵略军鬼哭狼嚎。
特色
新宅西瓜 由于新宅镇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西瓜比平原地区上市迟一个月左右,形成了一个时
间差,且多种植在山地上,阳光充足,所产的西瓜特甜特脆,口感极佳,因而价格也很好,经济效益
明显。2005年新宅镇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121.93公顷,收入达550多万元。
高山蔬菜 2000年,在浙江大学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山区小气候的有利条件,高山蔬菜种
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主打品种为四季豆、茭白等,主产地在大莱、陈弄、新宅等村,特别是四季豆,
远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成为市民的抢手货。2005年全镇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098.47公顷,产值
2212.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98%。高山蔬菜产业位居全县第一,成为新宅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第九节 王宅镇
地域
王宅镇地处武义中部,是原下杨区公所所在地。民国34年(1945)为武义西区中的横鹭乡、桐
山乡和中枢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为下杨区的王宅乡、陶宅乡还包括履坦区的中枢乡。
1958年5月原宣平县16个乡镇划入武义县,全县设2个镇、28个乡时,为红旗乡、双溪乡和胜利乡。同
年9月公社化后为跃进(后称下杨)人民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时(也即全县设6
个区、34个公社时),为王宅、陶宅、要巨3个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王宅乡、陶宅乡、要巨乡。1985
年王宅乡改为下杨区下属的王宅镇。1992年,王宅镇、要巨乡、陶宅乡二乡一镇合并为王宅镇,驻地
王宅。东与大田乡相接,西与俞源、白姆乡接壤,南与新宅镇毗邻,北接壶山街道,为金华市内市级
中心镇之一。全镇辖46个建制村,15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7410人,区域面积101.7平方千米。王宅镇
还是新安江水库移民和下山脱贫安置重点镇,有胡家、红卫、红星、宅山和王宅村杨林自然村等新安
江水库移民聚居村以及紫溪、马公塘、要巨二、阳光等下山脱贫安置村。2001年9月县内行政区划调整
时未有变动。
王宅镇交通便利,44省道穿境而过,东连县城,南通大田、新宅,西面贯通桃溪、柳城等乡镇